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空境啥意思 > 第124章 霜重色愈浓(第2页)

第124章 霜重色愈浓(第2页)

延安。

罗云净正坐在炕上为学员们编写教材,就在这时,窑洞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社会部的同志掀帘而入,神色凝重:云卿同志,紧急任务!

罗云净心中一凛,穿好衣服,带着阿旺和来人一起前往社会部驻地。

在社会部驻地,负责的同志他递给罗云净一叠密电码:鬼子在华中可能要有大动作,需要你立即着手研究这套新的密码系统。这次的结构比之前的都要复杂,疑似使用了多层加密。

罗云净接过文件,指尖在那些诡异的数字序列上轻轻划过。他能感觉到,这背后隐藏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罗云净深吸一口气:我尽力。

接下来的日子,罗云净除了必要的休息,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密码破译中。阿旺守在门外,连吃饭都是悄悄送进去。

与此同时,渝州的肖玉卿也感受到了空气中的紧张。他站在点验组办公室的军用地图前,手指沿着长江沿线缓缓移动,停在宜昌。

日军最近在宜昌、沙市一线的调动异常频繁。苏景行在一旁报告,我们的点验人员发现,第六战区的后勤仓库都在加紧转运物资。

肖玉卿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看来日军的目标是拿下鄂西,掌控长江水路,意在剑指渝州,告诉我们在侍从室的人,重点留意华中方向的军情汇报,特别是第六战区防区的军情汇报。

一天深夜,罗云净临时居住的窑洞里突然传出一声轻呼。阿旺和社会部的同志急忙推门进去,只见罗云净满脸兴奋地指着满桌的草纸:

解开了!是改良版的维吉尼亚密码,但加入了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作为第二层密钥!

他迅速将破译出的情报整理成文:日军第十一军正在秘密集结,计划在三月发动春季攻势,主攻方向指向鄂西,目标是夺取宜昌,威胁渝州门户。

社会部的同志连夜将情报送出。几天后,肖玉卿在渝州通过特殊渠道收到了这份关键情报。他立即行动起来。

以点验组名义,向军令部提交报告。他指示苏景行,就用我们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暗示华中方向可能面临大规模进攻。

二月初,随着情报的逐步印证,渝州方面开始向鄂西增兵。而此时的罗云净,已经投入到新一轮的技术攻关中。

我们必须赶在鬼子新装备大规模列装前,拿出对策。他在兵工厂的技术会议上说。那块炮弹破片被放在桌子中央,像一座需要攻克的山峰。

经过数十次失败的试验,罗云净带领学员们终于在一个雪夜找到了突破口。当第一块合格的镍铁合金样品在土法冶炼炉中成型时,小虎激动地差点打翻测量仪器。

成功了!云卿同志!我们真的用边区材料做出了合金!

虽然比不上日军的镍铬钢,但足以显着提升四二式炮弹的破甲能力。

就在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国际局势也在悄然变化。

三月中旬,共产国际宣布解散。

肖玉卿听闻消息,意识到这一事件背后的深远意义——这标志着‘家里’将更加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路线和命运,他为之一振,病痛也仿佛好了几分。

罗云净从水怡那里得知这一消息时,正在车间里调试新改进的炮弹。这是好事。他擦了擦手上的油污,我们更应该走自己的路。

水怡点头:中央也是这个意思。不过,渝州那边恐怕会借机大做文章。

果然没多久,那位委员长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发表,书中强调“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的论调,并将共产主义视为需要“彻底清除”的障碍。这本书的出版,如同一块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湖面的巨石。

延安的反应迅速而激烈。《解放日报》接连发表社论和批判文章。消息传到渝州,肖玉卿能清晰地感觉到国共之间那根刚刚因共同抗战而稍显缓和的弦,再次绷紧到了极致。

“山雨欲来啊……”他摩挲着怀中怀表冰冷的外壳,望向西北方向,眼中是化不开的担忧。他知道,理论的论战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武力对峙。云净所在的那片土地,即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五月,鄂西战火重燃。

日军为巩固长江航线,夺取洞庭湖粮仓,并威胁渝州门户,共出动了7个师团及1个独立混成旅团,企图通过三阶段作战,击溃第六战区主力,并短时控制宜昌至岳阳的长江水路。日第40师团于2月先后进攻江南的石首、华容等地,为向西进犯建立了桥头堡。

由于提前获得了情报,中国军队虽做好了充分准备,但战役进行得异常惨烈。

战报如雪片般飞入点验组。肖玉卿指令苏景行,借点验之名,密切关注前线各部动态及后勤补给情况。他发现,尽管有新约签订鼓舞士气,但部队间协同不力、某些将领保存实力的痼疾依然存在,战局一度十分危急。

罗云净在延安兵工厂,从内部通报和姐姐水怡(罗慧怡)带来的消息中,得知了八路军、新四军在盐阜区、北岳区、苏中、苏南等地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那些描述虽然简略,但他能想象出那是何等的残酷与艰难。

“我们这里多造出一门炮,多生产一发子弹,前线的同志和乡亲们就能少流一滴血!”他在兵工厂的动员会上,声音沉静却带着强大的力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