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纽约
远洋邮轮在波涛间颠簸一个多月,终于望见陆地的轮廓。李宇轩扶着船舷,望着渐渐清晰的海岸线,心中百感交集。当奥林匹克号缓缓驶入旧金山港时,他望着岸上林立的钢铁建筑和飘扬的星条旗,不禁低语:这竟是旧金山?
顾魏钧闻声轻笑:景行何故感慨?
初至美国,难免惊讶。李宇轩如实相告。较之柏林的厚重,旧金山的格局更为开阔,摩天大楼错落有致,街道上车水马龙,处处透着新兴工业文明的锐气,哪怕他来自后世,但看惯了现在的国内和德国的风格,看到这里不免有些惊讶。
在使馆人员安排下入住酒店后,顾魏钧便来找他:景行,你得先去纽约一趟。
去纽约?李宇轩不解,原定先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院接洽。
军械采购一事需你定夺。顾魏钧递过清单,眉间微蹙,这些军火品类,我实在外行。你在德国学过这些,应当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最好能把生产技术一并谈下来,经费不必顾虑。
李宇轩扫过清单,见多是些陈旧型号,心下已有计较:我这就动身。
自旧金山至纽约的火车走了3天4夜。次日清晨,李宇轩站在纽约中央车站的月台上,望着这座比旧金山更为繁华的都市,不由感叹:这便是纽约?果然气象非凡。
街上行人如织,各色人种往来穿梭,马车与汽车并行不悖,墙上贴满五彩广告,连空气里都透着躁动。
他按图索骥寻往军械商办事处,途经街角时见人群围聚在一处临时搭建的高台前,人声鼎沸。这是在做什么?他问旁边的路人。
路人指向台前横幅:是在选纽约州参议员,几位候选人在拉票呢。
倒要见识见识。李宇轩来了兴致。他在德国也曾见过议会选举,但美国的场面似乎更为热烈。候选人在台上慷慨陈词,支持者举标呐喊,反对者嘘声四起,宛若一台大戏。
他在人群中驻足片刻,听候选人谈论关税、劳工、海外扩张诸事,心下暗忖:这些议题离中国太远,我们现在最缺的是枪炮,是让百姓温饱的田地。
投票结果很快揭晓。一位金发碧眼的年轻人以微弱劣势落选,却仍含笑向支持者致意:无妨,下次再来!
李宇轩觉得此人气度不凡,但未多留意,转身往军械商办事处去了。
此后数日,李宇轩在纽约军火市场奔走,却处处碰壁。
美国人对技术封锁竟如此严密?他坐在咖啡馆里,心中郁结。对方一听是华夏采购团,态度立变:武器可售,技术免谈。莫说最新式的勃朗宁机枪和75毫米野战炮,连生产图纸都不让过目,只肯出售些淘汰旧货。
正烦闷时,身旁响起温和的问询:请问这里可有人坐?
李宇轩抬头,见是那日选举台上落选的年轻人,西装革履,目光清亮。请便。
年轻人落座点了咖啡,打量着他:“你的英语很好,是哪里人?
华夏,李宇轩答道。
华夏?年轻人眼睛一亮,说道我的堂侄女曾去过华夏。
二人相谈甚欢。李宇轩得知此人名叫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身纽约望族,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对东方文化颇有兴趣。
第26章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