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有哪些 > 第152章 英雄悲歌3(第1页)

第152章 英雄悲歌3(第1页)

第152章英雄悲歌3

凌晨1点的杨公馆,西厢房的煤油灯芯结了灯花,昏黄的光裹着寒气,把母子俩的影子贴在斑驳的土墙上,像一幅浸了泪的旧画。谢宝真抱着七岁的杨拯忠,指尖抖得厉害,一遍遍摩挲着儿子棉袄上的针脚——这是她昨夜连夜缝的,把所有的牵挂都缝进了细密的线里。泪水砸在孩子的后颈,冰凉刺骨,她却不敢哭出声,只能把脸埋在儿子的头发里,吸着那点稚嫩的气息,像是要把这味道刻进骨子里。

“拯忠,听娘说。”她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强咽的哽咽,每一个字都像刀子割在喉咙上,“等会儿有一个叔叔,会带你去一个安全的地方。往后,别再想爹娘,别再提你父亲,忘了杨家,忘了西安,就当自己是个没根的孩子,好好活着,活着就好。”

杨拯忠仰起脸,睫毛上挂着泪珠,小手死死攥着母亲的衣角,指节都泛了白。他不懂什么叫“没根”,也不懂为什么要忘了爹娘,只知道胸口堵得慌,像压着一块冰。“娘,我不走。”他的声音带着孩童的软糯,却透着执拗,“我要跟你和爹在一起,还要等大哥回来,我们一家人不能分开。”

他口中的大哥杨拯闵,此刻还守在城外十七路军驻地。杨虎成没敢让他回来,他怕这一别,就是阴阳两隔,怕大儿子亲眼看着弟弟被送走,会做出冲动的事,毁了自己。

谢宝真把儿子搂得更紧,几乎要把他嵌进自己的骨血里。泪水汹涌而出,打湿了孩子的棉袄,也打湿了她藏在枕边的那枚银锁。那是杨拯忠出生时,她跑了三条街请老银匠打的,正面刻着“长命百岁”,背面是小小的“拯”字。她颤抖着把银锁戴在儿子脖子上,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像是娘最后的触碰。“戴上它,”她的声音碎成了片,“就当娘陪着你,日夜陪着你。”

杨虎成坐在桌旁,指间的烟卷燃到了尽头,却浑然不觉。他别过脸,望着窗外的黑暗,眼眶通红。他是叱咤西北的将军,能在战场上挥斥方遒,能为百姓遮风挡雨,可此刻,连自己的儿子都保不住。他多想把孩子护在身后,多想告诉儿子“有爹在,什么都别怕”,可他不能——金陵的屠刀已经架在脖子上,十七路军的数万弟兄还等着他给条活路,他连自己的命都攥不住,又怎能给孩子一个安稳的未来?

子时的梆子声从巷口传来,敲得人心头发紧。公馆后门传来三声轻叩,短促、有节奏,像敲在杨虎成夫妇的心上。

杨虎成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步子沉重地走到床边,粗糙的大手抚上儿子的头。那头发软软的、绒绒的,还是他小时候一遍遍摸过的样子,可转眼间,孩子就要离开自己,从此隐姓埋名,生死未卜。“拯忠,”他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磨过木头,“跟叔叔走,记住娘的话,好好活着,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活着。”

谢宝真已经哭不出声,只是死死咬着嘴唇,看着丈夫把儿子的手交到门外的人手里。门外站着两个穿着粗布棉袄的汉子,脸上带着庄稼人的憨厚,眼神却透着警惕,是李宇轩手下的老兵。他们身上的寒气涌进来,让厢房里的温度又降了几分。

“杨将军,好了吗?”老兵低声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敬重。

杨虎成点点头,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最终只化作一句“拜托了”。他不敢再看儿子的眼睛,怕自己会忍不住反悔,怕自己会不顾一切把孩子留下。

老兵把一件厚厚的棉袍裹在杨拯忠身上,遮住了他脖子上的银锁,也遮住了他小小的身影。“小公子,跟我们走,带你去吃好吃的。”老兵的声音放得很柔。

第152章英雄悲歌3

杨拯忠回头望了一眼,爹娘站在门内,被昏黄的灯光照着,身影模糊又遥远。母亲用手帕捂着嘴,肩膀抖得像风中的枯叶,父亲背对着他,背影佝偻,像是一瞬间老了十岁。他想喊一声“爹”,想喊一声“娘”,可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一点声音。老兵轻轻按住他的肩膀,他只能被牵着,一步步走进黑暗里。

后门“吱呀”一声关上,隔绝了屋里的灯光,也隔绝了他与爹娘的最后一面。

巷子里的骡车早已备好,车篷里铺着干草和棉被,却暖不透心里的寒凉。杨拯忠扒着车篷的缝隙往后看,公馆的灯光越来越暗,最后彻底消失在夜色里。他紧紧攥着脖子上的银锁,冰凉的金属硌着掌心,泪水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干草上,悄无声息。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爹娘会不会来接他,只记得母亲说的“活着”,记得父亲佝偻的背影,记得那盏昏黄的灯。

骡车慢悠悠地往城郊赶,蹄子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沿途的哨卡看到老兵手里的“李”字腰牌,都默默放行,没人盘问,没人多看一眼。杨拯忠蜷缩在棉被里,听着风声呜咽,像谁在哭。他不知道,这一路走下去,再也回不去那个有爹娘的家,再也见不到疼他爱他的父母。

城郊的农庄里,李宇轩站在院门口,寒风卷着雪沫子打在他脸上,疼得发麻。他看着骡车缓缓驶来,看着老兵把杨拯忠从车上抱下来。孩子的眼睛红红的,脸上还挂着泪痕,手里紧紧攥着什么,眼神里满是戒备和茫然,像一只受惊的小鹿。

李宇轩的心莫名一揪。他想起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的孤独,想起自己在乱世里挣扎求生的艰难,想起杨虎成在密室里的泪水。他是来执行任务的,是来为少东家清除后患的,可此刻,面对这个小小的孩子,他那点仅存的良心,在寒风里微微发烫。

“从今往后,你叫杨喜。”他的声音放得很柔,是他这个年纪少有的温和,“这里是你叔叔家,往后就在这儿读书、吃饭,别问过去,好好活着,就够了。”

杨拯忠看着眼前这个穿着将军服的人,他的眼神很冷,却又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银锁攥得更紧了。他不知道,“杨喜”这个名字,会伴随他一生。不知道这一夜的离别,是与亲生父母的永诀。更不知道,李宇轩这句“好好活着”,是乱世里最沉重的承诺,也是杨虎成一家悲剧里,唯一的一抹余温。

农庄的主人把杨拯忠领进屋里,端来热乎的小米粥和馒头。他饿了,却没胃口,只是小口小口地吃着,眼睛一直望着窗外的黑暗。那里,是西安城的方向,是爹娘在的地方,可他再也回不去了。

李宇轩站在院外,看着屋里的灯光,心里五味杂陈。他保住了杨虎成的一个儿子,却保不住杨虎成,保不住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无数像杨家这样的家庭。寒风依旧凛冽,吹得他军大衣猎猎作响。他转身朝着西安城走去,那里还有无数的军政事务等着他处理,还有注定要到来的悲剧,等着他亲眼见证。只是那孩子攥着银锁的样子,那无声的泪水,像一根针,轻轻扎在他心里,提醒着他,在这血雨腥风的乱世里,还有一点人性的余温,没被彻底磨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