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朕乃大汉天子 > 第一章 逃军(第2页)

第一章 逃军(第2页)

远处,数百名剽悍骁勇的军士簇拥着旗幡,一名嘴唇苍白,勉强站立的黑袍中年人紧皱浓眉,神色恼怒,瞭望片刻后,朝身侧几名将校责问道:“一连追了几日,贼人胆大包天,意图祸乱社稷,如何能从许都逃之夭夭至此?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再放任他们,蜀逆之子将要与荆州勾连,须即刻荡平。”

第一章逃军

在场军将一时间言语喏喏,忧心忡忡,似有难言之隐。

“咳咳!吾知贼人挟持了大王之女,但如今贼人眼看着汇聚得越来越多,将会为患,诸位尽力杀贼便是,其余诸事吾自会向魏王面陈。”

睥睨将校,嘴角咧出嘲讽的弧度,中年人明言后果自负,不屑道。

说话的正是丞相府长史王必,魏王曹操的亲信铁杆,典兵督许中事,许都的话事人。

也只有他可以开门见山,揽下误伤乃至误杀魏王亲女的责任。

他身材中等,长髯阔口,样貌刚直。

此时穿着官服,头戴进贤冠,只是右肩微微颤抖,隐隐有血迹渗出,眼眸恨意连连,杀气滚滚,他此时强打精神,却仍气度滔天。

立于身侧的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神情肃穆,他作为王必的左膀右臂,当然清楚上官的愤怒。

严匡手下的屯田兵,此时已是王必督军许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目前朝廷大军分布重东西两线、轻中原的情况下,更显得至关重要。

真正令严匡鹤立鸡群于许下诸将校的,还是数日前发生在许都的耿纪、吉邈之乱。

京兆人金祎、九卿之一的少府耿纪等人和王必相善,彼此关系很好,没想到这些人心怀叵测,与关羽等逆贼勾结,妄图兴复汉室,竟然连同太医令吉本父子,带着家奴、门客、僮仆兴起作乱,胆大包天,意欲挟持天子攻打大魏,向南援结刘备、关羽,企图颠覆时局。

这些人掀起了滔天巨浪,险些让王必阴沟里翻船,借助严匡的屯田兵,才勉强平息战乱。

但被信任的友人背刺,感受自然非常之差,特别是王必本人还被射伤,身体几近于油尽灯枯,此时勉力支撑,已是奄奄一息,强打精神,作复仇的最后一击。

严匡向贼人看了半晌,深思熟虑后,觉得机会难得,进言道:“此贼正是刘煦,贼人虎落平阳,速令骑队将之湮灭,孙狼等人必定抱头鼠窜!”

王必听到这人名字,心中昂扬激荡,难言的快感简直令人着迷,郁闷的心情有些缓解。

眼看着汉祚将移,大魏初兴,作为曹操帐下效力多年的良吏,兢兢业业苦熬多年,被魏王曹孟德视作忠贞肱骨之臣,被他称赞为“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继而托付许昌重任,谁都知道他必将在新朝跻身开国功勋行列。

可在他摩拳擦掌,尽心于曹魏代汉的最后收尾之际,恰逢大乱,如今已是命悬一线。

但若是能追剿贼首,扫平余乱,将之作乱者全数收缴毙命,定能将功赎罪,福泽后人,子嗣也能以侯爵传世,跻身公卿之位,余荫相传,代代不衰。

我王氏要做大魏与国同休的勋贵王侯之家,此役不容有失!

眺望着沙场,伤口处传来宛若钻心般的疼痛,令他额头冒汗,什么友人,什么刘煦,恨不得将这些人杀之而后快。

将校们跃跃欲试,看出贼人已是强弩之末,立功的姿态很足,王必顿觉满意道:“甚好,刘玄德长子在此,作为背叛者,他已不是曹公假子,诸军替吾杀之。”

略微沉吟,他两向身侧一名脸色铁青的部将招了招手。

那人半步向前,侧耳倾听。

“此次,汝部骑军不容有失。”

王必警告道:“不用擒拿了,再抓来也是祸害,大王早就想杀他了,但碍于其汉室宗亲的身份,欲图招降蜀贼才留着。如今看,贼寇乃养不熟的狼,与其父一样,都是桀骜不驯之辈,尽数杀了便是……”

那黑面武将瞪大眼珠子,压低声量,急促问道:“金乡公主……”

“没有……什么公主,贼人愤恨魏王,恩将仇报,早杀了王女。我等不必手软,务必将逆贼全歼了事。”王必脸色很差了,迎着寒风,戾气很盛,叮嘱道。

“此事做好了,往事不可追,一笔勾销。”

帐下督扶必果然动容,他手握魏王留在许昌以防不测的精兵,但在贼人作乱之时表现不佳,部众溃散,逃奔南城,致使长史王必中箭。

险些酿成大祸,他的失职之罪难辞其咎。

若不是魏王大军不在,许昌空虚,不得不依仗他手下的精骑来掌控局势,王必早将他明正典刑了。

如今能将功赎罪,岂不欣然领命。

他面目狰狞,无穷的怨毒恨意涌上心头,大好前途几乎毁于一旦的何止只是王必,他是人死债消,自己还要在魏王手下讨生活呢!

杀人报仇,扭转仕途颓势的契机,在此一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