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维克多教授
第七图书馆坐落在林恩大学老校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紧挨着一段爬满枯藤的古老围墙。与中央“智慧塔”图书馆的宏伟喧嚣不同,它更像一座被时光遗弃的修道院,由暗灰色的石材砌成,窗户窄小而高耸,透出一种沉默而固执的气质。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干燥皮革以及石墙本身散发出的阴冷潮气,连终日不散的林恩雾气在这里似乎都变得更加浓稠、凝滞。
陈维按照维克多教授的指示,在下午三点准时抵达。图书馆入口是一扇低矮的、镶嵌着铁条的橡木门,门前没有管理员,只有一个嵌入墙壁的、结构复杂的黄铜认证装置。他取出那张泛黄的通行凭证,犹豫了一下,将其贴近装置上一个凹陷的、与凭证上几何图案形状吻合的区域。
“咔哒…嗡…”
凭证上的几何图案骤然亮起微弱的蓝光,与黄铜装置内部某些结构产生了共鸣。厚重的橡木门内部传来齿轮转动的沉闷声响,随后缓缓向内滑开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露出后面更加幽深的黑暗。
陈维深吸一口带着霉味的空气,侧身闪入。门在他身后无声地合拢,将外界的光线与声音彻底隔绝。
门内是一条狭窄、陡峭、仅靠墙壁上间隔很远、燃烧着幽蓝色火焰的煤气灯照亮的石阶,盘旋向下。温度明显降低,寒意透过单薄的外套渗入肌肤。这里的“回响”背景极其古怪,原本清晰的八大回响哀鸣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隔音材料包裹,变得模糊而遥远,唯有那种代表“知识”与“秘密”的回响波动异常活跃,却又带着一种被禁锢、被束缚的压抑感。
他沿着石阶向下,脚步声在封闭的空间里产生空洞的回响。走了大约两三层楼的高度,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巨大的、拱顶结构的地下大厅。
这就是第七图书馆的“禁书区”。
与其说是图书馆,不如说更像一个埋葬知识的墓穴。巨大的空间被无数顶天立地的深色金属书架分割成迷宫般的通道,书架上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各种形态的载体——皮革封面的巨册、残破的羊皮卷轴、镌刻在金属板上的文献、甚至还有一些被封存在透明水晶方块中的、流淌着奇异光晕的未知记录。空气凝滞,灰尘在少数几盏悬挂的、同样燃烧着幽蓝火焰的提灯光线中缓慢漂浮。寂静是这里的主旋律,一种沉重得几乎能压垮灵魂的寂静。
陈维按照指示,在如同迷宫般的书架间穿行,寻找“第七阅览室”。他能感觉到,某些书架上散发着令人不安的“回响”波动,有的冰冷刺骨,有的躁动不安,有的则带着蛊惑人心的低语幻听,仿佛那些被禁锢的知识本身就在试图影响靠近者。他紧守心神,怀中的古玉传来稳定的暖意,帮助他抵御着这种无形的侵蚀。
最终,他在一个相对开阔的、由四张沉重橡木长桌拼成的区域看到了维克多教授。教授坐在一张长桌的尽头,就着一盏古老的绿罩台灯的光芒,阅读着一卷材质奇特、仿佛由某种生物皮革制成的黑色卷轴。他今天穿着一件深紫色的学者长袍,衬得他灰白的头发更加显眼。在这幽暗的环境中,他那温和的面容也似乎染上了一层神秘的阴影。
“教授。”陈维走近,低声问候。
维克多教授从卷轴上抬起头,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常,但深处似乎藏着一丝疲惫与亢奋交织的情绪。“你来了,陈维。很好,很准时。”他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坐。”
陈维坐下,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桌上那卷黑色卷轴吸引。卷轴上用银色的墨水书写着扭曲的文字,那些文字仿佛在缓缓蠕动,散发出一种与“永眠回响”(死亡、安息、记忆)相关的、令人心悸的冰冷波动。
“不必在意这个,”维克多教授注意到他的目光,随手将卷轴卷起,用一根银丝系好,推到一边,“一份关于古代葬仪与灵魂归宿的禁忌抄本,充满了臆测与危险的好奇心,价值有限。”他的语气带着学者式的挑剔,但陈维感觉他并非完全不在意。
“这里……”陈维环顾四周压抑的环境,“就是您平时研究的地方?”
“之一。”维克多教授微微颔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知识的海洋广袤无垠,但大多数浮于表面,充斥着官方认可的、经过‘净化’的谎言。真正的真相,往往沉在最深、最黑暗的地方,需要冒着风险去打捞。这里,就是这样一个打捞点。”
他身体微微前倾,台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轮廓,目光紧紧锁定陈维:“那么,让我们开始吧。这两天,你对笔记的研究,有什么初步的体会?或者说……你对你自身那‘特殊’的感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问题直接切入核心。陈维知道,在这里,在这位可能知晓部分真相的教授面前,继续完全隐瞒已无意义,他需要展现出一定的坦诚,以换取更深入的指导。
“我……尝试练习了笔记中关于感知时间‘纹理’的冥想,”陈维谨慎地开口,选择从相对安全的“烛龙回响”切入,“确实能感觉到周围时间流速的一些……极其微妙的差异。比如远处钟声的间隔,或者灯光摇曳的频率。”他没有提及古玉的帮助,也没有说起镜中的异动和艾琳的警告。
维克多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很好!感知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时间并非均质,它如同织物,有着疏密不同的经纬。能感受到这一点,证明你在这条道路上确实具备天赋。”他话锋一转,“那么,关于‘回响衰减’,笔记中的观点,与你自身的‘感知’,是否有所印证?”
陈维沉默了一下,决定透露更多:“是的。我能……持续地‘听’到一种背景音,像是……支撑世界的巨柱正在发出不堪重负的**。八大回响,无一例外,都在走向衰败。这绝非自然的热寂,更像是一种……系统的崩坏。”他用了维克多笔记中的比喻。
维克多教授的呼吸似乎急促了一瞬,他紧紧盯着陈维,仿佛要确认他话语的真实性。“持续地……听到……”他喃喃自语,眼神中闪烁着震惊与一种“果然如此”的复杂情绪,“孩子,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普通人,甚至大多数低阶的回响者,都无法直接感知到这种本源层面的衰变!唯有灵魂本质极度敏感,或者……与某些特定回响有着超乎寻常亲和力的人,才能捕捉到这种‘世界的悲音’。”
第13章维克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