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亲自走访,暂无发现(4500字)
周康熟练地启动引擎,三菱越野车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缓缓驶离了青阳分局肃穆的大院,汇入了街道的车流之中。
车内开着暖气,与窗外冬日的严寒形成了两个世界。
周康双手稳稳地把着方向盘,目光注视着前方,开口问道:“恒哥,我们现在具体去哪里?”
目的地,章恒在下楼时就已经在脑海中规划好了。
他目光投向车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语气肯定地说:“去案发地附近的井湾村,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那个村子有三个主要姓氏,顾姓是其中一个人口不少的大姓,家族脉络在村里扎根很深。”
副驾上的邓飞亮也转过头来,眼中带着期盼:“恒哥,你说……那个藏了六年的家伙,会不会就是这个村里的人?”
章恒没有立刻回答,他微微蹙眉,沉吟了片刻,仿佛在脑海中快速过滤着相关信息,然后才缓缓摇头,语气带着刑警特有的审慎:“暂时无法确定,我又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破案靠的是证据和线索,不是凭空猜测,等到了那里,深入了解情况之后再说。”
他坐直了身体,声音清晰地向两位搭档阐述接下来的行动计划:“我们争取利用两到三天的时间,把案发地周边五公里范围内,一共七个行政村,全部重新摸排一遍。”
“这次的重点,不再是泛泛地询问,而是要精准聚焦在顾姓家族内部可能存在的‘姓氏变异’情况。”
“比如,有没有顾姓男子做了上门女婿,子女随了母姓;或者从小过继给其他亲戚、朋友,改了姓氏;再或者,因为历史原因、家庭矛盾等,主动更改了姓氏的……这些情况,都可能让一个流淌着顾姓血脉的人,从我们基于户籍的常规排查中‘消失’。”
章恒条分缕析地说着他的想法,周康和邓飞亮听着,眼睛不由得一亮,几乎同时在心中暗道:“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户籍是静态的,但人口流动和家族变迁是动态的,确实可能存在这种‘隐形’的顾家人!”
这个新的侦查思路,如同在迷雾中又点亮了一盏灯,让两人精神大为振奋。
周康更是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脚下的油门都仿佛轻快了不少,车辆平稳地加速,朝着城郊的井湾村方向驶去。
时近傍晚,冬日的太阳早早地失去了热度,变成一个悬挂在西边天际的巨大、昏红的火球,将天边的云彩染成了橘红与绛紫色。
苍茫的暮色中,这辆挂着警牌的三菱越野车,带着一路风尘,驶入了略显静谧的井湾村,不久之后,车子稳稳地停在了村部大楼前还算平整的水泥坪上。
村委办公室里,几个干部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回家,看到突然出现的警车,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心里都泛起了嘀咕:“不会又是来采血的吧?”
这几天,公安局的人已经来过好几拨,除了常规的走访询问,重点就是采集村里顾姓男子的血样。
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肯定是为了六年前那桩震动全县的“三女童遇害案”。
虽然时间过去了六年,但那个案子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始终压在附近几个村子的心头。
井湾村的村长也姓顾,是一位五十多岁、面容黝黑敦厚的汉子。
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东西,脸上挤出热情而不失稳重的笑容,快步迎了出来:“警察同志,辛苦了!我是井湾村的村长,我也姓顾,这次来,有什么需要村里配合的,尽管说!”
章恒脸上也露出职业化的温和笑容,热情地伸出右手同他用力握了握,然后表明了身份和来意:“顾村长,你好,我们是县局‘三女童案’专案组的,我是组长章恒,这次过来,主要还是为了那个案子,想向您和村里了解一些可能被忽略的情况。”
“外面天冷,快里面请,里面暖和!”顾村长连忙侧身,热情地邀请章恒三人进屋。
章恒他们也没有客气。北方的冬日傍晚,寒气逼人,室外站一会儿就感觉手脚冰凉。
跟着顾村长走进村部办公楼,一股混合着旧家具、茶叶和煤炉味道的暖气扑面而来,确实让人感觉舒服了不少。
邓飞亮甚至摘下了厚厚的棉手套和警帽,长长舒了口气。
顾村长很是周到,忙着就要去泡热茶,还想端些瓜子、花生之类的零嘴过来。
章恒连忙婉拒:“顾村长,您太客气了,不用忙活了。我们还是先聊正事要紧。”
但顾村长还是执意将盛着瓜子花生的果盘端了过来,放在中间的茶几上,然后才在章恒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身体微微前倾,摆出认真倾听的姿态:“章组长,有什么需要了解的,你尽管问,我们村委一定知无不言。”
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个村干部和办事员,看到又来了警察,也好奇地围拢过来,或坐或站,都竖起了耳朵,想知道这次又要了解什么。
章恒坐直身体,目光诚恳地看着顾村长,开门见山地道:“顾村长,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深入了解一个问题:你们村顾姓这一支,在最近这几十年里,有没有出现过以下几种情况——比如,男丁过继给外姓人家,随之改了姓的;或者去外地做了上门女婿,子女随了女方姓氏的;再或者,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比如非婚生子,孩子没有登记在顾姓名下,或者本人后来主动改了姓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