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到底谁是凶手!
会议室里,空气仿佛被注入了某种轻盈而活跃的介质,与前些日子那种几乎能拧出水的凝重判若云泥。
阳光毫无阻碍地透过擦得锃亮的窗户,泼洒在长条会议桌上,映得每个人的脸庞都明亮了几分。
烟雾不再像往常那样浓得化不开,只剩下寥寥几缕,慵懒地缠绕在光束中,如同庆典上点缀的丝带。
每一个走进来的专案组成员,脸上都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振奋,嘴角难以抑制地上扬。
压抑了太久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松弛,交谈声、笑声甚至拍打肩膀的声响汇成一片充满希望的嘈杂。
“太他娘……太让人振奋了!”一个粗犷的汉子差点爆了粗口,及时收住,用力挥了挥拳头,“身份一解锁,这案子就等于破了一半,我敢拿这个月工资打赌,三天,最多三天,准能把那王八蛋揪出来!”
“关键还是章组!”旁边立刻有人接话,语气里满是钦佩,“要不是他顶住压力,坚持把死亡时间定在十六七年,又力排众议要做DNA,咱们现在可能还在湖里瞎摸呢,这眼光,绝了!”
“听说没,黄局刚才在走廊上,那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当着好些人的面,又把章组好一顿夸!”
“。。。。。。”
这热烈的气氛,如同翻滚的开水,直到邓磊、章恒等几位核心骨干面色沉静地走进来,才渐渐平息下来,转化为一种充满期待的寂静。
然而,这寂静并未持续多久。
门口的光线一暗,随即被一片挺拔的身影填满。
黄建喜局长一马当先,他身后,跟着市局和分局的七八位领导。
与之前数次来督战时的凝重不同,此刻他们一个个脸上都泛着红光,眉眼舒展,仿佛笼罩在一层无形的喜气之中。
黄建喜径直走到主位,双手虚按,示意大家坐下,但他自己却依旧站着,目光如炬,扫过全场每一张充满希望的脸。
“同志们!”他的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掩饰的激昂,“到今天为止,我可以郑重地向大家宣布,‘青山湖白骨案’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决定性的进展!我们终于,拨开了十六年的历史迷雾,彻底弄清楚了死者的真实身份!”
他的目光精准地落在章恒身上,充满了毫不吝啬的赞赏:“能取得如此喜人的、关键性的突破,章恒同志,居功至伟!他以超凡的洞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真相的大门,来,我们大家一起,为章恒同志鼓掌!”
话音未落,黄建喜已率先用力鼓起掌来。
瞬间,整个会议室如同被投入了一颗精神炸弹!热烈、持久、几乎要掀翻屋顶的掌声轰然爆发!
这掌声里,饱含着对章恒的敬佩,更宣泄着专案组全体成员连日来积压的压力和此刻喷薄而出的希望!
掌声穿透墙壁,在走廊里回荡,引得外面未能参会的文职和辅助人员纷纷侧目,心中惊疑不定:这是怎么了,难道案子……破了?!
待掌声如潮水般渐渐退去,邓磊站了起来。
多年的刑侦生涯赋予了他一种沉稳如山的气质,此刻,这沉稳中更添了几分锐气。
他的声音如同经过扩音器放大,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感。
“同志们!身份确认,只是我们吹响的总攻号角!下一步,我们的矛头,必须精准地指向死者刘某的社会关系网,情感纠葛、债务往来、人际矛盾……所有可能引发杀机的线索,都是我们重点排查的对象,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他的指令清晰而果断,将专案组力量迅速划分为三个调查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区域和侦查重点。
一项项任务被迅速部署下去,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以刘福生为中心,向十六年前的时空猛烈收缩。
会议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与会者眼中燃起的、猎手般的锐利光芒。
几乎所有人都深信不疑,身份的确认如同按下了快进键,嫌疑人很快就会在强大的调查攻势下原形毕露。
但是……
希望的火炬,仅仅燃烧了不到四十八小时,就被冰冷的现实一点点浇熄。
两天时间,在高速运转的排查中飞逝。
然而,反馈回来的信息却令人沮丧,无论是深入挖掘刘福生生前的情感世界,还是梳理他那看似错综复杂实则有限的债务关系,都没有发现任何具备作案动机和时机的可疑对象。
那些被寄予厚望的“熟人”,似乎都有着看似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或与案件毫不相干的理由。
凶手,就像一滴融入青山湖的水,彻底消失在了十六年前的时空里,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痕迹。
原本以为触手可及的真相,再次变得遥不可及。
刚刚轻松了没几天的邓磊,感觉肩上的压力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回来了,甚至比之前更加沉重。
他独自一人靠在办公室走廊的窗边,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他习惯性地又从皱巴巴的烟盒里摸出一支烟,叼在嘴上,“啪”一声点燃火机,火焰跳动,映着他眉宇间深刻的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