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滋——”——水银在管道里低语,仿佛古老的河流在黑暗中流淌。
-
“嗡——”——电子管散发出的热量和光晕,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充满力量。
李娜闭上眼,静静地聆听着这三种“心跳”。五年了,自1940年项目启动以来,她一直稳扎稳打,像一位耐心的指挥家,将这些迥异的声音,逐步引导向同一个方向。
“它们各有利弊。”她在心里默念。
-
电子管,快得惊人,是冲锋陷阵的先锋,但脾气暴躁,需要海量的电力和精心的维护。
-
水银延迟线,开创了程序存储的可能,是连接未来的桥梁,但技术复杂,对环境要求苛刻。
-
继电器,可靠得像一块磐石,是稳定运行的基石,但速度是它无法逾越的天花板。
“如果只选一个,我们注定只能看到未来的一个侧面。”李娜睁开眼,目光变得无比坚定,“那就让它们协同工作吧!”
她的构想大胆而清晰:
-
用电子管处理最紧急的计算,作为高速的“大脑皮层”。
-
用水银延迟线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作为灵活的“工作记忆”。
-
用继电器构建一个巨大的“档案柜”,可靠地保存海量数据和程序。
这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分层存储系统。
“娜娜别急,饭要一口一口吃,用这三种办法做出计算机,都可以融合慢慢再来。
咱们可以把消息放出去了。”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诺亚倚在门框上,眼神中充满了自信
“以后的关键在于能否坚持自己的航道与节奏。”
李娜点了点头:“我们以后的航道,就是让这三种技术和谐共存。整合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创新。但任重而道远啊!”
她转向墙上的蓝图,拿起粉笔,在三种技术路径的末端,画出了一个汇聚的箭头。
“明天,我们开始系统联调。”她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实验室都安静了下来,“让它们,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