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面对着艰难的局势,造出了有利于他们的风。
1月,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
有了华国的加入,整个苏俄航天局的研发过程都在加速。
在这个时间线,苏俄是有登月经验的。
他们和阿美莉卡做过联合登月,实现过无人飞行器月球软着陆。
阿美莉卡也向全球展示了,登月要满足什么条件。
一直差的是火箭本身。
而N1火箭组,增加的不仅仅是王曦继一个人,更是整个华国团队。
所以,在地面测试通过后,苏俄方面就在这一年的1月,开展登月。
作为庆祝伟大的弗拉基米尔诞辰100周年,最重要的献礼。
拜科努尔发射场的气温低至零下二十摄氏度,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将积雪卷起,在空旷的草原上形成一道道白色的烟雾。
这片苍茫大地上的宁静,即将被彻底打破。
巨大的N-1火箭,如同白色冰山,涂层闪烁着金属的光芒。
这座火箭和土星五号差不多,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
它的初始推力要比土星五号还夸张,但载荷不如土星五号。
这是因为土星五号用到的燃料更先进。
N1的周围,是无数身穿厚重冬装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过去的地面测试,和去年12月的入轨预发射,给了他们充分的信心。
在发射场的指挥中心,瓦连京坐在主控台前,
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眼前的屏幕上。
他知道,这枚火箭的心脏,是华国研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过去这套系统已经证明了,王曦继说的是真的,它真的能解决多发动机并联的难题。
“十五。十四发射塔架已分离”
“十九。八”
“七六。五。”
“四三。主发动机,准备点火!”
“二一点火!”
当倒计时归零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划破了拜科努尔的寂静。
N-1火箭底部,30台NK-15发动机同时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巨大的推力将它缓缓托起。
它一步步地走向天空。
整个发射场都被烟雾和蒸汽笼罩,轰鸣声震耳欲聋。
在火箭内部,宇航员们被巨大的推力死死地压在座位上。
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此生最危险的时刻。
宇航员想到了加加林,这位已经去世的宇航员。
“一级分离!”指挥中心传来一声激动人心的报告。
N-1火箭的一级助推器脱落,二级火箭点火。
它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向着天空飞去。
当火箭冲破大气层,进入太空后,它进入了最关键的变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