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官员而言,这样的惩处已属严厉。
“那就彻查清楚,确认罪不至死,就让他回归原职吧。”朱慈烺说道。
“遵命,不过太子殿下,还有一事需禀报。”
“何事?”
“赵掌司在延安府以五百兵力击溃七百五十五名叛匪,收复矿场,且全军无损。”
听闻此言,朱慈烺不禁笑出声来。
自己这边正缺可用之人,如今有此捷报,自然欣喜。
“立刻传令,火速调派赵掌司前来,任其新职。”朱慈烺下令。
接到调令时,赵掌司内心一片茫然。
不论如何,这次算是实打实的升迁。
就在此时,来自北方的战报再度传来。
皇太极亲自领兵南下,最令朱慈烺忧心的是,洪承畴为与祖大寿形成掎角之势,深入布阵,结果陷入十万清军的重围,被困于松山的一处山谷之中,难以脱身。
无人知晓他们能坚持多久,期间多次有探子欲劝祖大寿开城救援,但祖大寿始终紧闭城门,只求自保。
洪承畴所部近五万人被困,曹变蛟屡次尝试突破增援,均未果。
最终,这一消息被上报至朝廷。
----------
乾清宫中,亡国闭目养神,似在强忍某种情绪。
待朱慈烺到来,方缓缓睁眼。
“父皇。”朱慈烺向亡国施了一礼。
此刻,乾清宫内齐聚了内阁大臣与六部、九卿的首脑,几乎所有的显贵官员都到齐了。
“慈烺,朕召你前来,所为何事?”亡国问道。
朱慈烺未作迟疑,直言道:“北疆之事。”
亡国长叹一声,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或许已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网络。
然而,朱慈烺坦诚相告,反倒让亡国心中稍安。
“你有何打算?”亡国继续问道。
“洪承畴必须救援。”这是朱慈烺的坚定信念。
“为何?”亡国追问。
“若不救他,他必降。”朱慈烺简短的回答让满殿之人皆惊。
“殿下,此言无凭无据,岂可妄断?”一位官员出言质疑。
朱慈烺轻抚额头,这种话确实难以辩解。
如何说明?告诉他来自未来,知晓洪承畴和祖大寿将叛变?但这二人虽非良善,也曾为大明浴血奋战,守城有功。
更重要的是,他们皆有才略。若其降清,大明将面临更严峻的局面。
毕竟,洪承畴麾下十万大军,祖大寿亦有十万,合计近二十万。一旦归顺,恐成大患。
可眼前的大臣们却不信洪承畴会降。
“殿下,何以见得洪大人会降?”大理寺卿径直发问。
此人对朱慈烺积怨已久,而朱慈烺亦对他厌恶至深,只因他未曾受贿,朱慈烺无可奈何。
于是朱慈烺反问:“卿又凭什么认为洪承畴不会降?”
“我国之臣,自当忠诚报国,岂会叛变!”大理寺卿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