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明末的亡国,不仅是朝政亡国的缩影,更是个人刚愎自用的表现。
这个时代,恰逢历史上著名的“小冰河期”
,旱涝频仍。
再加上士绅豪强的剥削,百姓食不果腹,自然要亡国。
可亡国却不敢触碰士绅豪强的利益,毕竟这牵涉到整个朝廷的势力格局。
但在朱慈烺看来,这根本不必如此复杂。
败坏朝纲、欺压民众,杀掉便是。
不敢动手,只因实力不足。
这也是亡国的一大弊病——多疑。
大明不乏忠义之士,后世记载,明朝殉国的大小官员数量冠绝历代。
若这些人联合起来,岂非轻易便可解决问题?
朱慈烺深知此点,但身为太子,他并无实权,无从下手。
……
今日乃一年数次的大朝会,在皇极殿召开。
亡国心想儿子年纪已成,遂决定让他列席旁听。
“殿下,时候到了。”
曹彰对朱慈烺说道。
“嗯,那就去吧。”
朱慈烺站起身,轻轻跳跃几下。
“殿下,请注意仪态。”
朱慈烺:“……”
待朱慈烺抵达皇极殿时,文武百官已在殿外等候。
步入殿内,龙椅上的那人面容刚毅,身姿挺拔,年仅三十出头,却已鬓发微白。
“父皇陛下。”
朱慈烺上前行礼。
他抬头瞥了朱慈烺一眼,微微颔首。
朱慈烺退到一侧,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三呼亡国之后,众人准备开始议事。
这样的大朝会一年难得几次,仅限于新年的祭天仪式或者重大节庆之时。
但今日并无特别的日子,朱慈烺却将众臣召集至此。
朱慈烺略一思索,已猜出几分端倪。
前世身为一名冷门历史小说作者,虽然笔力亡国,却浏览过诸多史料。
那一年,原本尚能维系平衡的大明突然崩塌。
起因不过是一个叫李自成的人揭竿而起。
果然,不一会儿,内阁首辅范复粹面容凝重、神情哀伤地走出队列,禀告道:“陛下,逆贼李自成再度纠集兵马,攻入洛阳,福王遇害。”
整个本就纷扰不堪的朝廷顿时鸦雀无声。
朱慈烺呼吸沉重地追问:“那么,你们有何对策?”
范复粹续道:“陛下,建州的皇太极屡次入关,威胁我大明安全。
如今我方兵力多用于抵御建州,无暇分兵对付李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