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的信件有六封,因信件走的是朝廷驿站,好处是快马传递的速度快,坏处是不能捎带大件的东西。
春晓从六封信中找出爹娘的信件,娘亲执笔写的信,说是已经接到京城送回的信件,春晓要的人员已经安排好,还说杨涛会跟着一起入京。
田氏简单的介绍家中的情况,重点说今年西宁虽有旱灾,却并不太严重,让她不用忧心家中一切都好。
最后全是田氏对春晓的关心和叮嘱,杨老二夫妻希望春晓自私一些,莫要为了外人不顾自身安危。
春晓看到最后,心虚的摸了摸鼻子,今日她刚冒险救人。
剩下的五封信,爷爷写了一封,介绍各房和族人的情况,最后才解释为何让杨涛进京。
杨涛读书的天赋不高,无法走科举,他决定回京,打算行商贾之路。
杨老头深思后同意,本钱由杨家公中出,赚取的银钱分成五份,归公中一份,杨老大三兄弟每房一份,最后一份归杨涛所得。
春晓又看向其他的信件,徐嘉炎和师父的信件内容,说的是商队和庄子的事。
最后两封是韦思淼和赵伯伯的信件,韦思淼知道春晓组建商队去岭南,韦家的商队也想同行。
赵伯伯则是告知春晓,最近两年会住在杭州休养。
西宁,杨悟延难得练兵归家,对着自己老爹十分不满,“杨涛懂什么经商?还不是让晓晓照顾?”
杨老头吹胡子瞪眼,“关家以茶叶起家,杨涛去京城能帮上晓晓。”
杨悟延冷笑一声,“爹,你将事情想的太简单。”
太后的母族是好相与的?关家有茶园又如何?杨涛现在改了姓,关家更不会让杨涛插手茶叶生意。
杨老头有自己的思量,哪怕接触不到关家的产业,外孙有本钱,又有孙女作为依靠,日后也能走出自己的商路。
田氏端着茶水进来,“都消消火气,你难得回来一趟,别和爹吵架。”
杨老二不会驳妻子的脸面,端起茶水却也不愿意理自家的老头。
杨老头也委屈,小老头叹气,“我寻思晓晓需要帮手,亲家走科举不能有污点,杨涛去京城能为晓晓处理琐事。”
一些脏事亲家处理不了,小老头觉得外孙子行,这才深思熟虑送外孙去京城。
田氏推了推相公的后背,轻声道:“爹先知会的我,我点头爹才送杨涛离开。”
杨老二一听脸上的怒气全无,挠了挠头,“能让你同意,看来杨涛的确有过人之处。”
杨老头,“!!”
二儿子回来对他各种不满,二儿媳一句话,二儿子立马变脸,杨老头心梗的厉害!
京城,春晓可不知道家里的事,她正被太医看诊,圣上已经知晓偕乐苑的意外,竟然派了太医为她看伤。
大夏朝律令,四品以上官员才可请太医看诊,二品以上官员,后宅女眷可请太医问诊。
当然律令是死的,圣恩是活的,圣上也会施恩一些大臣的家眷。
春晓并不是特例,但前脚圣上得到消息,后脚就安排太医给春晓看诊,这让关注春晓的人认识到,圣上十分看重这个学生。
春晓后背有些淤青却不严重,太医诊脉结束一脸呆滞。
封嬷嬷有种诡异的满足感,终于不是她一人惊讶了,她也懂医术清楚自家姑娘身体有多好。
田文秀十分焦急,她不怕太医皱眉头,就怕太医迟迟不言语,“我表妹的伤势如何?”
太医回神干笑一声,“杨姑娘的伤势不严重,抹一些活血化瘀的膏药就可,老夫诊脉多年,第一次见如此康健的身体,一时间有些失神。”
春晓笑着解释,“我常年练武,身子骨比一般人强健。”
太医微微摇头,杨姑娘不仅身子骨强健,还有浓厚的生机,心脏的跳动强健有力,老太医摸了摸胡子,杨姑娘是长寿之相。
春晓亲自送许太医出门,她不清楚许老为几品太医,却明白对方一定是圣上的心腹,塞了一个荷包给许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