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这个词在当今社会用得并不频繁,毕竟一百个百姓里,有九十八个都是“文盲”,故没什么好稀奇的。
甚至百姓都不会觉得“文盲”是个贬义词,而是叙述事实。
不识字咋啦?还不是一口饭一口汤的活到了现在。
许云砚抿嘴轻笑,低头道:“还有吗大人?”
“当然!”沈筝收回笑意,认真思索道:“基础设施达标,接下来就得说钱了。”
她的食指和拇指一搓,反问道:“若你是个学子,同安县学束修只要一把青菜,但泉阳县学的束修要二两银子,你会选择去哪儿读书?”
许云砚明白了:“大人是想统一束修?”
沈筝点头:“这个必须统一,就算那些原有的县学先生不同意也不行。还有启蒙班和扫盲班,不但不能收取百姓束修,反而要设立奖励制度,调动孩子们和百姓识字的积极性。”
沈筝心里明白,这可是个大大的赔本生意。
但这笔生意,府衙必须去做,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识字带来收益远大于损失,被影响到利益的,只会是世人口中的乡绅贵族。
不知不觉间,天渐渐黑了。
许云砚点燃了油灯,火光跳跃间,他手臂旁的草纸越堆越多,砚台旁的墨块也越磨越小。
“笃笃笃——”
敲门声吓得灯芯一跳。
沈筝示意许云砚继续写,自己起身去开了门。
“沈大人。”来人是余正青侍从,行礼后恭敬问道:“大人差小人来问您和许大人,可要回府用饭?”
被他这么一问,沈筝突然感觉疲惫涌上心头。
得吃饭,也得休息了。
“本官和许大人马上回。”沈筝说罢转身回了书房,整理起桌上的草纸道:“今日就先到这里吧,剩余细节我明日再同你补充。”
许云砚缓缓停了笔,左手暗中捏了捏右手手腕,思索道:“大人,您近来事忙,要不。。。。。。下官明日先去找老师商讨其余细节,待归纳好后,下官再拿来给您过目?”
“老师?”沈筝反应了一瞬:“你是说府学的周学正?”
许云砚点头。
沈筝心中窃喜,面上却露出迟疑:“会不会太麻烦周学正了?”
“不会。”许云砚立即道:“如今府试已过,老师闲着也是闲着,下官刚好给他老人家找点事做。”
“你真是。。。。。。”听着他一本正经的回答,沈筝一噎:“周学正的好徒弟。”
二人有说有笑地朝府衙外走去。
半道上,沈筝突然想起一件事:“小许,若我没记错的话。余大人好像说过。。。。。。周学正师承先嘉德伯?”
也不知周学正知不知道,恩师的儿子出事了。
许云砚虚虚落沈筝半步,缓缓道:“老师的确师承先嘉德伯。”
想着在同安县时小袁说过的话,他又道:“但还请大人放心,自老师同意同安书肆开在府学门口那日起,便与现。。。。。。不,前嘉德伯毫无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