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民国之黄埔 > 第108章 陆军革新计划(第3页)

第108章 陆军革新计划(第3页)

沉吟片刻后,起身发言:“校长,各位长官,牧之以为,改良马种,固然是长远之计,但绝非当务之急,亦非最有效之策。”

吕牧之不慌不忙地分析道:“改良马政确实应该去做,但是马种改良,周期极长,选育、繁殖、推广,没有十数年之功,难以见到显著成效,眼下陆军改革在即,不如在其他方面上同时下点功夫。”

第108章陆军革新计划

校长点点头:“有道理,你说说看。”

吕牧之继续阐述:“牧之认为,解决之道,应双管齐下,目前应该把重点在于‘器’而非‘畜’。

其一,应在火炮的轻量化上下功夫,尤其是山地作战常用的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炮,更应追求分解驮载便捷,总重减轻,使其能被现有马匹甚至人力有效机动,此事,可在与汉斯国合作中,作为重点技术引进和研发方向。”

“其二,对于必须使用较重野炮的部队,可采用增加挽马数量的方式,以多匹马拉一门炮,分摊重量,其实也能拉动,不过。。。。。。”

“不过什么?”校长问道。

吕牧之话锋一转,“若是这样还拉不动野炮,我想最重要的,多半是因为腐败。”

在吕牧之看来,蒙古马虽然凑合,但是并非不能用,当年(其他时间线),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用的就是国产马,从东北的林海雪原打到海南的天涯海角,携带数千门大炮,用的便是国内的马,他们能拉动,为什么国府军的马拉不动,这里面就值得深思了。

“我们现有的军马,莫说是蒙古马,即便是更好的马种,在缺乏精饲料,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的情况下,也休想发挥出应有的挽力!

因此,最立竿见影且根本的,是改善军马的饲养条件,保证马匹每日能有足够的豆料、麸皮等精饲料摄入。

我们给马制定的饮食标准不低,但是吃进马嘴里的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各部队是怎么养马的?咱们也不知道?

马吃饱了,才有力气!马吃不饱,拉不动炮也是正常的。。。。。。改良马种事长远的事,军马伙食上的腐败,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会场内一时安静,不少将领陷入思索,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基层部队,没有克扣军马的伙食,军马名义上吃得要比士兵好,但是作为牲畜,士兵不一定会足额标准喂马。

校长笑了笑,这确实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过不重要了,这个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府军都解决不了。

大家也都一笑了之,掠过吕牧之的问题,开始向校长推介国外的优良马种。

时间飞逝,转眼已是9月。

吕牧之随同何英钦为首的军事考察团,已在汉斯国盘桓数月。

考察团深入汉斯国防军军营、军事院校、兵工厂,系统考察其编制、训练、战术以及武器装备。

在柏林郊区的一处国防军训练基地,负责接待的顾问威廉,一位对夏国国情颇有研究的退役将军,正与何英钦、吕牧之等人边走边谈。

“何部长,吕将军,”威廉指着远处正在进行战术演练的国防军部队,“根据贵国的幅员、人口以及潜在的国防压力,我认为,至少需要建立六十个按照我国标准国防师,才能满足最基本的国防需求,形成有效的战略防御力量,否则,以倭国的国力,你们的处境将十分不妙哇。”

何英钦闻言,面色凝重地点点头:“六十个师?!那要花不少钱啊。。。。。。还望贵国能在装备、训练乃至军事教育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

“这是自然,”威廉应道,“我们乐于见到一个稳定的夏国。具体的装备清单、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事宜,我们可以进一步详谈,当然在矿产方面,贵国也要积极出口才是。”

吕牧之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为川省未来的兵工厂争取到更核心的技术和图纸。

就在考察团于汉斯国深入探讨夏国德械师建设蓝图的同时,遥远的东方,北平一处梨园内,张少帅正观看梅兰芳大师的表演。

“维岳老弟答应的第一批设备,竟然是一批从米国定制的炼钢设备,说是三天后抵达天津港……”张少帅一边摇头晃脑听着,一边想着。

自从吕牧之提出“工业革新计划”后,张少帅便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大半年下来,已陆续将奉天兵工厂里的机床、锻压设备,连同数千配套的熟练工人,分批拆卸、装车,南运至河南的巩县兵工厂和武汉的汉阳兵工厂。

配套的炼铁厂核心设备,也拆解下来运往汉阳铁厂,美其名曰“支援内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整个东北的军工产能,在不知不觉中已被几乎掏空、南移,只为给即将到来的米国新设备腾出地方。

张少帅想象着全新的米国电弧炉炼出一炉炉的铁水,生产出来的武器精良,能媲美甚至超越日械,心中便是一片火热。

不过,他这份对“工业革新”的憧憬,很快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少、少帅!不好了!奉天急电!日军……日军正在猛攻北大营!”

“什么?!”张少帅脸色大变,慌忙起身走出梨园。

“给校长发电,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