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城那边传出乔禄做了一国之相后,乔书吟的地位明显在乔家有了显着提升。
金氏又觉得乔书吟看上去不太精明,看在她是独女的份上,对乔书吟格外客气,还叮嘱了女儿好好跟她走动。
这日金氏带着嫡女和乔书吟出门参加宴会,乔书吟挑了件浅色长裙,鬓间也只是几朵绢花,白净的小脸上被涂抹黑了几个度,低调得像个丫鬟。
以至于金氏看向乔书吟越来越满意了。
一场宴会下来,乔书吟清楚地认识了江南的诸位夫人,其中包括那位李夫人。
李夫人见着金氏笑着上前打招呼,意外地看见了乔书吟,有些好奇,金氏解释:“这是我们乔家远房亲戚,暂住在府上。”
这话任谁听了都是穷亲戚来打秋风的,李夫人看向乔书吟的眼神多了几分不喜,转头夸赞起金氏身边的乔琬:“好些日子不见琬姐儿越来越水灵了,听说你前几日病了,身子可好些了?”
乔琬落落大方:“回李夫人,已经好了。”
李夫人拉着乔琬的手,眼睛里都是笑意:“琬姐儿真是女大十八变,放眼江南,又有几个姑娘能和琬姐儿比较?”
不止李夫人,就连其他夫人也对着乔琬赞不绝口,恨不得夸出一朵花出来,当场就有人要给乔琬做媒,却被金氏给拦住了:“年纪还小,乔家还有其他打算。”
一句话给婉拒。
有人恍然:“听说皇上立了四妃,按祖制也要选秀了,这后宫总不能全是他国和亲公主,连一个北梁人都没有。”
“选秀是必然的。”
几位夫人凑在一块闲聊几句。
一旁的乔琬挺直了胸膛,满脸傲气,仿佛下一秒进宫的就是她了,可很快就有夫人泼了凉水:“可惜了,咱们江南太远了。别的不说,就说乔丞相府上的几个姑娘,个个如花似玉,知书达理,兴许日后府上就要出个贵人了。”
此话一出乔琬瞬间气势没了,瘪瘪嘴朝着乔书吟看去。
乔书吟满脸无辜地看向了乔琬:“京城乔家最大的女儿才十一岁,皇上等不及要选秀,怎么也轮不着乔家。”
乔琬一听也是这么回事儿,还没高兴一会儿又想起什么,小脸一垮:“大姐姐可是十六岁了,还没婚嫁呢,二姐姐也有十五了。”
她是三房嫡女今年十四岁,若要选秀年纪还不够,也越不过前头两个姐姐。
乔琬趁着大人们在闲聊,坐在一旁小声嘀咕:“祖父一直押着孙女辈的婚事不松口,也有要参与选秀的意思。依京城乔家的势头,若入宫,少说也是个妃位。”
乔书吟沉默。
“你在京城待过,可曾见过那位风光霁月的少年帝王?”乔琬好奇的打探。
乔书吟摇头,掩嘴轻轻咳嗽:“我身子不好,极少出府。”
这解释,乔琬也没怀疑,面露几分惋惜。乔书吟这几日和乔琬相处,她不争不抢的性子,已经让乔琬对她有些好感,又是从京城来的,身份贵重,乔琬对乔书吟很是客气。
“吟妹妹,若是我和大姐姐,二姐姐争,你觉得有几分把握?”乔琬忽然问。
闻言,乔书吟故作思考:“大姐姐是长房长女,身份贵重些,若是堂祖父要选,大抵是会选大姐姐多一点。”
乔琬小脸沉了沉。
那头没眼力的夫人还在聊着京城的事,恨不得将乔家都给夸上天,乔书吟听后,手里握着果子啃了两口,哼哼两句不做声。
一场宴会下来乔琬收到的礼物数不胜数,沉甸甸的金钗,金锁还有上乘的玉饰,更别提珍稀的补品药材,宛若流水似的送上门。
这让乔书吟很好奇,乔家明明已经分家多年,为何这帮人会这般讨好乔家。
回府后不久乔老太爷破天荒地见了乔书吟,约莫六十多岁年纪,两鬓已有几分花白,时不时抬手摸了摸下巴胡须。
底下一众小辈个个屏住呼吸,气氛凝重。
乔老太爷盯着乔书吟上下打量着,乔书吟故作忐忑地往乔琬身后缩,一副拘谨模样。
见此,乔老太爷脸上却露出了几分轻视。
金氏上前解释:“相爷忙,无暇顾及书吟,一个女儿家又身子骨弱,娇养一些也是应该的。”
乔老太爷倒也没有反驳,只说:“既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叫人给京城送个信,让琇姐儿和玢姐儿也有些准备。”
乔琇和乔玢便是乔家这一代的大姑娘,二姑娘,也是选秀最佳人选。
金氏听了心里有些不痛快,若要论年纪,乔琬虽小了一点,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许是顾及到了金氏的脸色,乔老太爷解释:“选秀又不是只有一次,三年后琬姐儿年纪正好,宫里头又有姐姐照拂,将来的路也能顺畅些,总之都是我乔家姑娘,都是为了乔家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