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后。
>
宿州。
随六姑娘已然成了妇人,生下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是龙凤胎。
她的丈夫是行商的商户,最是喜欢走南闯北。
他对她一见钟情,出去行商也不愿意留她一人在家里,就想带上她。
他说,“你不是喜欢写话本么?你不出去看看,怎么写出好话本来?”
光靠想怎么行。
随六姑娘就跟着他走了。倒是让他说对了,她每走一地,都能看见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真真假假写进书里,只觉得荒诞又真实。
她自己觉得写得挺好,但小儿女还小,只有五六岁,兴致缺缺的捧着她的话本读,有些字还不认识,并不捧场。还是丈夫好,笑着道:“写得很好,到时候咱们印出来卖。”
随六姑娘不好意思,“都是写着玩的,都是小故事。”
丈夫夸:“写着玩都这么厉害!要是认真写还能让别人赚了笔墨银子去?都要被你赚来啦!”
又道:“小故事也没事,咱们把小故事都印在一本书上,没准卖得更好——不少人都是这般做的。”
随六姑娘也是想要卖书的!卖多少不要紧,但就是想要印出来放在书铺里面卖。
于是结束一次行商回到宿州之后,她就说不跟着出去了。
“我先整理整理这些年写的故事,怕是要一年。”
这么久!丈夫就有些不情不愿的,“咱们还没分开这么久呢。”
随六姑娘也舍不得他。
两人你侬我侬,最后丈夫在宿州盘了个铺子,“咱们就不出去了吧,留下来一年。”
他可离不开她。
随六姑娘很是感动。
当初知晓要嫁给一个商户,要说一点委屈也没有,那是没可能的。她也曾是京都贵女,嫁给皇子做皇子妃也是嫁得的。
而今随家族亡人空,她随着母亲归到外祖父家,虽然面上大家和和气气的,但是背地里总说她是破落户回来打秋风的。
母亲也曾气得要带着她出去自己寻地方住,但是被她拦了下来。
她劝解道:“不过被说几句,不要紧的。咱们两个人,在外面反而更容易被欺负。”
母亲哭得不行,“是我耽误了你。”
随六姑娘倒是想得开。随家死了那么多人,母亲虽然和父亲和离了,但在世人眼里还是罪臣之妇,自己也是罪臣之女。
既然是罪臣之后,能活着已然不易,何谈其他的。
她彼时已经到了要说亲的年岁。外祖母年事已高,但也顾念母亲,想要给她说个前途好的举人。
可官宦之家,却是不敢娶她的。倒是说亲的那个举人家旁边有宿州最大的商户,他家里突然上门为自家嫡出的宁七少爷提亲。
文人最是看不起铜臭味,外祖母自然不应。但舅舅却是答应的。
母亲气得浑身发抖,“这是拿你去换人家的银子。”
随六姑娘却想来想去,突然想起来了这位宁七少爷。
她曾经随表姐表妹们出门游玩,曾经见过他一次。彼时游船,她站在船头,他的船不知何时到了她的身侧。
他看起来傻傻愣愣的,皮肤白皙,像是一只白白的兔子。她觉得兔子形容男子不好,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瞧见了,噗通一声掉进了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