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和苏北是兄弟关系,岭南是大哥哥,苏北是小弟弟,我们这一次就是来向老大学习来的,我们希望能取到真经啊!”
苗奇微微皱眉,道:“明德,你少跟我来这一套。听你这口吻,好像我一直都是藏着掖着是怎么的?我实话跟你讲,这些年你们已经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你没听外面都在传,说你们苏北模式优于岭南模式吗?
我就奇怪了,你来取真经,究竟是取哪方面的真经?”
沙明德哈哈大笑,道:“在苗书记您面前我不怕扬家丑,现在我在苏北的工作是有苦说不出。现在我们苏北最大的问题是缺人才,我们官员中的人才很匮乏。
你说奇怪不奇怪,这些年全国的优秀人才都往岭南来,怎么就没有去咱们苏北呢?”
沙明德顿了顿,又道:“还有啊,在经济指标上面,我们和岭南老大哥之间的距离也还很大,外面说什么苏北模式云云,我看有炒作的成分。现在老美不是搞中国威胁论吗?
我看啊,现在外面也有人在炒作苏北威胁论,苗书记,您难道还信这些吗?”
苗奇轻轻的哼了一声,用手指着沙明德道:“明德,诛心啊,你尽是诛心之言。你这个做派可不好啊,这么多年了,你性格也得改改了。今天幸亏没外人在,如果有外人在,可有得你笑话了!
你的意思我听明白了,你是在说外面的那些赞美苏北模式的声音都是我岭南发出来的,是我们在搞苏北威胁论,是不是?”
沙明德连连摆手,道:“不能那么说,千万不能那么说!苗书记,我如果这么说,那肯定是不负责任!但是有一点让我觉得欣慰的是,我很荣幸被人惦记,被人威胁。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苏北工作干得不错啊,连咱们的老大哥都对我们重视了。
我们尊重老大哥,你们重视咱这个小弟,这就是真和谐嘛……”
正文 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药味很浓!
苏北访问团赴岭南访问学习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有人关注,就有巨大的新闻价值,这几天岭南苏北访问团驻地外面的记者排成了长龙,只要从流年酒店出来的人,逮着就采访,也甭管采访得对不对,先采访再说,万一错了再换。
当然,最备受关注的事件还是苏北省委书记沙明德在岭南的行程,以及他和苗书记的会晤。
两位书记会晤会就哪些方面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他们重点要探讨哪些问题等等,这些种种都被媒体广为揣测,然后大篇幅分析报道,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到其中来。
而在这期间,苏北江宁晨报报道了一条新闻。
新闻标题是《苏北需要多少年赶超岭南?——三年足矣!》。
江宁晨报的这篇报道不是凭空臆断,无的放矢,而是他们采访了苏北省江宁市市委书记毛家青,然后根据毛家青的言论写的文章。
当时记者问毛书记,问他苏北还需几年能够赶超岭南,是三年还是五年。
毛书记回答说应该三年差不多,而且他还补充了一句,说如果从地区对比来说,粤州因为城市太庞大,以后的规划也不可能像粤州这样搞城市建设。
从这个意义上说,江宁已经成为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发达地区,不输于岭南了。
而江宁晨报的记者也是大肆发挥想象空间。最后写成了此文发表。
这篇文章出来,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同时给地方电视台纷纷在新闻中介绍,苏北和岭南的第一次碰撞由此开始,火药味非常的足。
这一次毛家青作为访问团成员参加了对岭南的访问。
而因为这篇文章,也一下让他成为了记者们争相围堵的对象。
可能考虑到文章影响太大,他在粤州被问及三年赶超岭南的问题的时候。他笑称说记者断章取义了,他希望是三年甚至更短。
他作为苏北省的高级干部,当然希望苏北经济越来越好,这无可厚非,如果刻意炒作这件事情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一切都需要用实际成绩说话,在发展的道路上不相信浮夸风,不相信吹牛。他毛家青不是一个吹牛的人。
他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明显是柔中带刚。表面上说是希望。骨子里面傲气得很,一时岭南的媒体坐不住了,他们开始纷纷物色采访对象,然后也希望能够对苏北的傲慢进行一个有力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