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报社的确大有来头。但想要见到报社背后的贵人,还没人有这个资格。
王大人阵仗浩大地来,灰溜溜地退走,都被旁观群众看在眼里。报社的东家到底是谁,在人们心中愈发扑朔迷离。转天,王大人就因为家中酒楼使用变质食材的事,被乾阳殿上那位当众训斥,酒楼也被查封了,看起来就像是那位在给报社撑腰。
自此,大虞时报在京城卖得更火了。每期新报纸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楚暮云又加了几个板块,刊登当代名家的最新诗作,后来还开始在报纸上连载传奇小说。虞朝时期,小说这种体裁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楚暮云仗着自己看过那么多本网文和论坛同人文,也算积累丰富,取了个“卜钓玛”的笔名写了一篇隐喻帝后的爱情故事,很受读者欢迎。后来有人投稿他就不写了,最近还演变出了武侠小说,假以时日,感觉能孵化出虞朝的金庸古龙。
他还搞了点填字游戏。之后跟大王微服出门,看到路边下棋的人,很多都在玩填字游戏了。
大虞时报的版面越来越多了,还是只卖一文钱一份。
也是时候上广告了。楚暮云派人去谈,在报纸上登了第一个广告。是他很喜欢吃的一家点心铺子,口味用料确实不错,也算皇后严选了。古代人哪里见识过这种营销方式,只是版面上的一个小小豆腐块,寥寥两句广告语,就让那家点心铺子当天门口排起了长龙。之后各式各样的广告都找上门来,钱庄、布庄、旅店、饭馆,也有来登寻人启事和招工启事的。报纸的工本费不止一文钱,前期都是亏本运营,靠着做广告终于实现了盈利,还养活了京城里的一群小报童。
来京城办事的人返回家乡时,也把京城流行的大虞时报带了回去,虽然早就过了时效性,但几个月前的报纸,人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楚暮云办报纸的这段时间,很忙碌,也很充实。
-------------------
他们俩在虞朝大干一场的同时,千年以后,也有两双眼睛在关注着他们。
武帝亲眼见过历史在所有资料上飞速改变的情景,像浪潮袭来覆盖一切。所以他买了相关的研究著作,把他和楚妃的生平履历打印了下来,同时自己亲手写了一份简略记录。
他和楚妃有时吃过晚饭,散步遛完兔子,就会翻一翻书,看看网络上的议论。
历史还在不停地变化,偏离既定的轨道,而这个一千多年以后的世界里无人察觉,只有他们二人,还记得原本的那段历史。
印刷在纸张上的史料会变更,网络上也会,人们的讨论也会跟着变化。只有武帝亲手写的那份墨迹干涸的记录,还保留着原样,和现代公认的历史有了偏差。
受限于眼界和知识,武帝知道他做不到史书上的很多项改革,楚妃也不会去办报纸——网民们讨论时也说他们像开了挂一样,像现代人穿越的。
这些事是另一对他们做的。
武帝也不会忘记他和爱妃本来的结局。记住他们曾经悲惨地错过一生,才会更珍惜现在。
“大王,我们还会不会回去呀?”临近穿越一周年的某天,楚妃忽然问道。
“你想回去吗?”
“嗯……都行。”楚妃说,“我有所感觉,我们会回去的。毕竟他们做的,也是我们该做的事情呀。”
“好,”武帝若有所思,“朕也会做好准备。”
----------------
转眼一年过去,虞朝都城里有了很大变化。
水泥厂和炼铁厂建起来了,附近不少居民去做工,工钱不低。去年秋天,京畿地区获得了大丰收,新农具推广得很顺利,还在逐渐往全国推行。朝堂上,从户部分出了一个农部专门抓农业,工部也新提拔了不少人。这些新任官员都是要风里来雨里去,现场在农田或工厂里指导生产的,个个晒得黢黑,世家子们看不上这种官职,刚好武帝也乐于用寒门学子,更听话,更积极上进。
街头巷尾都是报童在叫卖大虞时报,百姓们围坐在一起,听秀才童生给他们念报纸。把自家孩子送去私塾启蒙的人家都变多了,第一家官方小学即将开始招生。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
又到了封后大典的日子,当天,帝后在未央宫里摆了一桌家宴,都是他俩爱吃的菜。
“大王,这一年我们俩都辛苦啦,干杯!”楚暮云举杯。
“干杯。”陆含璋跟他酒杯相碰。群⑹八四巴巴5铱5⑥
当大地开始摇晃时,两个人都有所预感,手牵手,从容跑了出去。
明明未央宫里该有许多宫人伺候的,但一路奔跑,却是除了他们空无一人。
当地震停息,他们站在未央宫外张望,楚暮云说:“确认一下,我们现在是在哪个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