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僧为敢于先出头的高台寺方丈,暗挑大拇指。
赵吉佯装顿悟状,道:
“朕听高僧所言,顿觉开悟。这是贵教的佛陀告诫弟子:‘贪者,因执取外物耗竭身心,而催生衰老;嗔者,因怒火攻心气血瘀滞,而招引疾病,愚者,因蒙昧造业自绝生路,而导向死亡。”
“朕听高僧之言方悟:食物维系生命,贪食反成病因;君王倚赖民众,暴政却致亡国。唯有超越贪、嗔、痴,方可解脱。是否?”
高台寺方丈急忙高兴道:“官家所言极是,看来官家与我佛有缘啊!”
众僧立即附和高呼道:“官家真乃与我佛有缘也!”
“哈哈哈。”赵吉大笑道:“朕喜闻与佛祖有缘,真乃三生有幸也!”
此时,宁夏行宫大殿内,欢声笑语,看似气氛欢快祥和。
这让这群西夏高僧放松了警惕。
赵吉又问道:“贪、嗔、痴,如何戒除?”
西夏第二大寺庙高台寺的主持,立即出列,抢答道:
“贫僧曾习唐代高僧玄奘法师诠释编译的天竺《成唯识论》,其中有云:‘贪者爱染为性,嗔者憎恶为性,痴者迷暗为性。三毒遍障涅盘路,唯识转依方证真如。’”
“故此贫僧认为,贪、嗔、痴,三毒非仅需‘戒除’,更要在心生时,以般若慧剑观其空性,方是佛法根本智!”
“啪啪啪啪。”赵吉附掌,叫好道:“大善!”
“佛法果然高深,朕想知道这三毒之首的‘贪’,究竟包含些什么?哪位高僧能用浅显易懂的词句,为朕解读呢?”
这时,一直众僧中的海宝寺方丈久信心头一动,自家的寺院本是在城外的黄河岸边,原本就是个民间小寺庙。
赶上了李乾顺当政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西夏推崇佛教,自己主持寺院这三十来年间,推陈出新,利用地理优势,包揽了黄河岸边的所有水磨生意,赚的虽然是百姓们的磨米磨面的小钱,但架不住这生意本小利大,客户众多啊,所赚颇多。
自己又用寺内的闲钱对百姓放贷、经商,寺庙的资产日积月累变得颇丰,海宝寺现在已经成为西夏一座大寺了。
然而,年过五十岁的海宝寺方丈久信误认为,此时,正是自己站出来在大宋皇帝面前展示自己才华的良机,以便博得赵官家的好感,对自己和寺庙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多好处。
他出列,双手合十,躬身见礼道:
“阿弥陀佛,贫僧海宝寺方丈久信,拜见赵官家。据贫僧所知,这三毒之首的‘贪’,乃是对顺境渴求,即,贪财、贪色、贪名、贪食。”
“好!”赵吉看着长得又矮又胖、满脸横肉的久信方丈,便想起早上皇司指挥使的密报:
‘城外黄河岸边的海宝寺内的后院密室内,秘藏十余位年轻貌美的民女,以供其寺方丈行不雅之事。’
之后,海宝寺内所藏的十多个民女,被密探送到行宫偏殿内,经审问,得知,她们皆是因自家父母还不起海宝寺的高利贷,而被海宝寺的和尚强行要求以女儿抵债可少还一部分欠款,并口称将会把这些女子卖入城内党项贵族人家做丫鬟。
谁曾想她们中姿色出众者,都被海宝寺方丈久信,秘藏于寺内后院的密室内,供其~淫~乐……
赵吉冷笑,讽刺道:“海宝寺方丈,真是位深藏不露的‘高僧’啊!”
他不等海宝寺方丈开口,便当众高声道:
“朕出下联尔等对:不负如来不负卿。”
众僧懵逼,不知赵官家怎么突然让他们对对子了。
他们暂时想不出妙对,未敢开口,面面相觑。
其实,赵吉自然知道,这是一首古诗中的两句,在这大宋当今的五百多年后,才会出现的诗句,是由吐蕃高僧作出来的诗句:
“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赵吉穿越前的现代社会,这两句诗被网友们魔改为:
“搂着姑娘念着经,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时,赵吉怒道:“朕给尔等,对出此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