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景岳全书方剂汇 > 第79章 杂证谟血证(第11页)

第79章 杂证谟血证(第11页)

一、血滑不止者,或因病久而滑,或因年衰而滑,或因气虚而滑,或因误用攻击,以致

气陷而滑。凡动血之初,多由于火。及火邪既衰而仍有不能止者,非虚即滑也。凡此之类,

皆当以固涩为主,宜胜金丸、香梅丸之类主之。然血滑不止者,多由气虚,宜以人参汤送之

尤妙。或以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举元煎、理中汤加乌梅、文蛤、五味子之类主之。若滑甚

不能止者,惟玉关丸最佳。

一、结阴便血者,以风寒之邪结于阴分而然,此非伤寒之比,盖邪在五脏留而不去,是

谓之结阴。邪内结不得外行,则病归血分,故为便血。经曰∶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

,三结三升,正此之谓。此宜外灸中脘、气海、三里以散风邪,内以平胃地榆汤温散之剂主

之。

一、怒气伤肝,血因气逆而下者,宜化肝煎、枳壳汤之类主之。若逆气散而微有火者,

宜黄芩芍药汤主之。若肝邪乘胃,以致脾虚失血者,自无烦热气逆等证,宜从前脾胃气虚证

治,不得平肝以再伤脾气也。

一、凡因劳倦,七情,内伤不足,而致大便动血者,非伤心脾,即伤肝肾。此其中气受

伤,故有为呕恶痞满者,有为疼痛泄泻者,有为寒热往来,饮食不进者。时医不能察本,但

见此证,非云气滞,即云痰火,而肆用寒凉,妄加攻击,伤而又伤,必致延绵日困。及其既

甚,则多有大便下紫黑败血者,此胃气大损,脾元脱竭,血无所统。故注泄下行。阳败于阴

,故色为灰黑。此危剧证也,即速用回阳等剂犹恐不及,而若辈犹云∶今既见血,安可再用

温药,必致其毙。吁!受害者殊为可悯,害人者殊为可恨。

便血述古

属性:徐东皋曰∶凡下血之人,用凉药多而不愈者,必须加辛味。用辛味而不愈,可用温剂兼

升提药,须酒浸、酒炒始效。凡久而虚者,当行温散,如四物加升麻、炮干姜之属是也。

血证论列方

属性:一阴煎(新补八)二阴煎(新补十一)三阴煎(新补十一)大补元煎(新补一)四阴煎

(新补十二)***汤(补一)五阴煎(新补十三)五福饮(新补六)麦门冬汤(寒四四)

左归饮(新补二)右归饮(新补三)麦门冬散(补七七)左归丸(新补四)右归丸(新补五)

大厘清饮(新寒五)小营煎(新补十五)生脉散(补五六)枇杷叶散(和二百六)人参汤

(补三四)人参丸(补百五)天门冬丸(和二一三)养中煎(新热四)寿脾煎(新热十六)

小安肾丸(热一六七)四物汤(补八)归脾汤(补三二)加味归脾汤(补三三)六味丸(百

二十)八味丸(补一二一)十全大补汤(补二十)举元煎(新补十七)镇阴煎(新热十三)

人参养营汤(补二一)理中汤(热一)理阴煎(新热三)加味四物汤(寒九九)白虎汤(

寒二)玉女煎(新寒十二)人参白虎汤(寒三)约营煎(新寒二十)化肝煎(新寒十)秘

元煎(新固一)加减一阴煎(新补九)贝母丸(新和十八)约阴丸(新寒十八)清化饮(新

因十三)冰玉散(新因四六)天王补心丹(补百八)抽薪饮(新寒三)徙薪饮(新寒四)

人参固本丸(补百六)七正散(寒百十六)五淋散(寒百十七)补中益气汤(补三十)凉膈

散(攻十九)三黄丸(攻六八)生地黄饮子(寒八四)茜根散(寒八五)清胃饮(寒五六)

加味逍遥散(补九三)清胃散(寒五四)二术煎(新和十二)苓术菟丝丸(新固五)玉关丸

(新固八)玉锁丹(固二一)金樱膏(补百一)金锁思仙丹(固十九)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