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沆瀣一气怎么写 > 第32部分(第4页)

第32部分(第4页)

而正当他打听清楚自己身处离江南不远的苏州,准备靠着那些碎银走远时,突如其来的大病不仅滞留了他的脚步,还花光了他身上仅有的银钱,甚至差一点点带走了他的生命。

幸好医馆旁边的说书人见他可怜,挪出了大半积蓄,勉强救活了他的性命。

王沆索性也放弃了远走的想法,病好之后,就帮说书人撰写了一些书稿,交了他一些经营摊铺的手段。果然,在王沆的指引下,本来没几人光顾的场子,渐渐多了些固定的听众,人们口口相传说书者精妙的故事、精湛的技巧,连带着四方的酒家,也都对这说书人有了点印象。老者这才相信了王沆的本事,说是把他当做神人也不为过。

这么一来,王沆便本着“报恩”的心思,化名杭书,在老者家里住了下来,平日里做个端茶送水的伙计,晚上再配合着百姓们的喜好,把历史写成书稿,总能成就几个使人大笑的故事。

况且五年前落下的一点病根,痛苦之余,也让王沆迅速地瘦了下来,深陷的眼窝和干瘪的胸膛,根本看不出和当年的自己有任何相似之处。

所以王沆就在这儿住了下来,在这个和京城相隔不算太远的苏州,见证着裕王和太子的战争,见证了柳笙的运筹帷幄,见证了另一个朝代的来临。

但他没办法知道任何关于舒晋行的消息,这儿向来和平,除了来往贸易的商户,根本不会有什么江湖人士走动,所以说书者的故事里,向来没有“江湖”这一篇章。

对此最为不满的还是一个半大孩子。

那是在庆丰酒楼签约之后的一个月,老者休息时,王沆正拿着茶壶往他杯子里加水。一个小孩冲到桌子边,一双乌黑的眼睛盯着王沆和老者来回转,半响才开口:“爷爷,你怎么从来不讲江湖故事啊?”

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老人见是一个可爱的小孩,顿时笑眯了眼:“你是谁家的孩子?家住何处?”

“我是父亲家的小主人,住在山上。”

王沆和老人对视一眼,这小孩说话怎么这么奇怪?

“爷爷,你怎么不讲武林故事啊?”小孩换了个词,继续发问。

“这个……”老人面露难色,只好把目光投向王沆。

王沆放软声音:“苏州城内都是普通百姓,武林打打杀杀的,多多少少都会吓到他们。”

小孩偏着头想了一会:“什么叫普通百姓?”

这下子,连王沆也不知道如何解释了,眼前这小孩,一看就是生活在有钱人家,脑袋里怕是单纯得菜名都没印象,该如何给他解释偌大的江湖和普通百姓的区别?

小孩见他久久不答,执拗地追问:“是因为普通百姓不知道行侠仗义吗?”

那洁净的目光直直地照在王沆脸上,不知怎么就触动了他心弦。

“是因为……”他蹲在小孩面前,“写书稿的人知识太少,写不出江湖荡气回肠,行侠仗义的故事,只能留给你们这些小朋友自己去想了。”

他破天荒地在小孩面前眨眨眼:“对不起了。”

“原来是这样啊……”小孩懂事地点点头,却又带着一脸不甘的反问:“那写书人为什么不学习呢?厚叔叔说了,不爱学习就是不求上进。”

王沆失笑:“那好,我定替你督促写书人,让他早些上进,写出你想要的故事来。”

小孩倒是聪明,立马抓住话头:“原来叔叔认识写书人?”

王沆尴尬地咳了两声,似乎有些懊恼被小小的一个孩子扼住话头,说书人立马接过话头:“小孩子家家的,问这么多做什么?”

“可……”

“好了好了,”说书人拦住小孩,“这一日讲下来,我们也都累了,想早点回去休息。你要是喜欢听故事,就明日再来。”

小孩仰头看他,自觉多说无用,蔫蔫地和他们道了别,就跑进了人群之中,不知道往哪边走了。

王沆看着他极快的消失在人群中,不自觉又有点担心,小孩虽然少了许多常识,但言行举止都极为有礼,若是明日他再来,定要好好教导一番,莫叫居心叵测的人钻了空子。

不过王沆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再见到这个小孩。

半夜时分,就在他刚脱下外袍准备吹熄蜡烛时,窗口传来一阵“笃笃笃”的声音。王沆当即警惕起来,拿着烛台慢慢向窗口走去,压低声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