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长白山下好种田大结局 > 第156部分(第2页)

第156部分(第2页)

“傻孩子,说啥呢?姨母能够认识你们夫妻,是这辈子最高兴的事情了。有你们在身边,姨母心里没有半点遗憾,倘若北元国真的攻打过来了,就让咱们一家子,为国尽忠也就是了。”钱氏拍了拍静涵的手,笑道。

五月初,朝廷的军队,出嘉峪关,与北元国交战。两国四十万的军队激战数日,朝廷的军队不敌,退回了嘉峪关之内。之后接连几场战斗,双方各有伤亡,两国的军队,就在嘉峪关一线对峙起来。

西北行军大元帅莫永成,坐镇军中,指挥若定。与北元国你来我往的,倒是打了个不亦乐乎。

行军打仗,皆非一朝一夕之事,皇帝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于是举全国之力,全力支援西北,从各地再次抽调军队,征集粮草,送往前线。

战火尚未蔓延至东北,但是喜州的知州林子轩,倒是上奏朝廷,请求朝廷调拨军队,驻守边境。皇帝深知东北地区的重要性,于是下令驻守东北的军队,向边境集结。

在东北驻守的,正是莫永成的侄儿,莫永安的长子,莫宏帆。莫宏帆的军队,驻扎在韩州西南的地方,却并没有按照皇帝的旨意再往北行进。莫宏帆上奏朝廷,说喜州不过弹丸之地,不足为虑,不如驻守在韩州之外。此处进可攻,退可守,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对于这个,也是没什么办法的,于是只好默许。好在北元国的军队,一直都集中在西北。其余的地方,只是偶尔有零星的小股北元人袭扰边境,并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

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六,静涵生下了一个女儿。子轩乐得不行,给女儿起名,叫做清宁,自然是有海晏河清,天下安宁之意。静涵夙愿得偿,也是心满意足,满心欢喜。

入冬以后,北元国也停止了进攻。北方本就寒冷,再加上冬天雪太大,根本就不利于行军。于是两国不约而同的停止了攻伐,让军队休养生息。这样,所有人也算是能够松口气了。

冬月二十六,是清宁的满月。虽然今年的形势不算太好,可是子轩依然给清宁办了满月宴,邀请亲友前来喝满月酒。

志新和兴家那边自然是接到了喜讯,林家老爷子的身体不好,兴家就没能来。倒是志新夫妻没什么事,冒着严寒,来到了喜州。

“昨儿个还下着雪呢,今天倒是大晴的天儿,可见咱们家清宁是个有福气的,这么多人都来喝她的满月酒。”钱氏和薛氏在屋里说着话,“这个孩子啊,真是省心,静涵怀着的时候,就是半点毛病都没有,比清远他们那时候可是强多了。生的时候也顺当,没用上半个时辰,就生下来了。咱们静涵是个急性子,这三个孩子了,都生的挺。”

薛氏忍不住笑了起来,“就是这样才好呢。咱们女人生孩子,就怕有什么事情,顺顺当当的,可是比什么都强。你说这两年啊,天灾人祸的,就是不消停。我们在家里还差点,毕竟离得远些。这喜州,就在边界之上,我们在家啊,都是成日的担心。”说着说着,薛氏就说起了自己的忧心。

“那时候知道静涵有了,还把清远哥两个送回了家去,我们的心里就担心的要命。这要是万一北元国打过来了,可怎么办啊?好歹的,这一年算是平安的过去了,静涵这孩子也生了,以后即便是有点什么事情,也多少能担些是非了。”说起这些,薛氏难免摇头叹气,为女儿担忧。

“行了,你也别想这些个,静涵是个有福的,不会有啥事情。说不定过了今年啊,那北元国就直接撤兵了呢。”钱氏安慰着薛氏。

今天来了不少的客人,州衙的官员,喜州城里的一些头面人物,还有各县的人,都来了。而且来的还有不少的女眷,于是钱氏和薛氏就帮着静涵去招呼那些个女眷。

子轩也少不得在前面接待那些来贺喜的宾客,文宣和子文这次都跟着一起来的,正好帮忙,子轩才算是没那么的忙碌。

“大人,知府大人来了。”有人跑来,向子轩禀报。

子轩一听,赶紧的往外迎接,来到府门口,果然是知府大人坐着马车来了。子轩步上前,“下官见过大人。”

知府大人从车上下来,看见了子轩,就笑了,“子轩啊,不用那么多礼,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气么?”

周知府来到隆州也有一年多了,他为人宽厚谦和,对待下属都十分的礼遇,所以府衙上下人等,对于这位知府大人都是很敬重的。

莫宏帆的军队,就驻扎在韩州城外。大军驻扎,难免要从当地征调粮草,为了筹集粮饷,子轩倒是跟周知府接触的挺多的。两个人虽然岁数上差了不少,但是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子轩少年才俊,周知府却是经验老道,这两个人在一块儿,总是能想出来不少的好点子。男人的友情,有的时候,也是从互相欣赏开始的。

“大人里面请吧,这样的天气,竟然劳动大人前来,可是小女的荣幸。”子轩赶紧把周知府让进了会客厅了。

屋里面的官员一看是知府大人来了,少不得都要起来见礼的。

周知府摆摆手,“诸位无需多礼,今天是林家千金的满月宴,咱们都是长辈,都是来喝酒的。”

周知府坐下之后,其余的人也都坐下来,大家倒是也没有多拘谨,该说什么就说些什么。当然了,众人的话题,还是集中在了北元国入侵这上头。“这一年来,咱们大齐和北元国也算是互有攻伐,谁也没占了多少便宜。不过总的说来,咱们可是占了地利的优势呢。嘉峪关一线,有坚固的长城,那北元国的骑兵,自然是无法越过来的。可是要让咱们的军队出嘉峪关和敌人作战的话,可就不行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年关

“子轩啊,这朝廷在韩州的驻军,这次又要粮草。你说他们不过五万人,怎么耗用如此的迅速啊?”周知府说起来了这军队征粮的事情。

子轩也有些纳闷儿的,前次才送过去了粮草,这才一个月吧?怎么会又要粮食了呢?“大人,此事下官也是不明白,按理来说,不应改这么的。不如大人先拖延几日,将这边的情形上奏朝廷算了。五万人的军队,如何用的了这么些的粮草?如今两国交战,粮饷物资耗费巨大。咱们东北虽说是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可是也不能这样索要无度啊?这哪里是养军队,说是养祖宗还差不多了。”

子轩这话也没错的。前阵子,莫宏帆派人来,说是大军驻扎在韩州,军士们吃苦受累。喜州这边多草原,而且听说这边很多人家都养了牛羊,想从这边征集一些牛羊过去,犒劳三军。当时子轩还想来着,毕竟这当兵是挺苦的,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也总不好一点面子都不给的。于是,就从静涵的牧场那边,弄了一百头牛,五百只羊送了过去。

相对于五万人来说,这点东西的确是不算很多,可是这已经是子轩能做到的极限了。总不能把牧场全都给搬空了吧?百姓的东西,子轩哪里舍得去征用啊?那都是百姓们的血汗呢。

结果莫宏帆还不满意,派人再次前来。子轩这次并没有再给送东西,只是跟来人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