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知道它传染性极强外,我们对于这种病毒几乎一无所知,不知道它的破坏性会有多大,也不知道怎么克制它,更无法研制出抗体。”
什么?瘟疫?
情况这么严重?
徐卫国也有些意外。
秦医生年过半百,提起这种传染性病毒时,那张脸的折子都像多出了几道。
“看过三国演义吧?里面有一段就是把生病死亡的病人尸体从江上漂到敌方,然后让敌方染上同样的病症,以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历朝历代以来,疫病都是一个可怕的名词。
而我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那一场战争之中,因病死亡的人数远远大于战争导致的死亡人数,病员人数是四十五万五千一百九十九人。我当时还是一个小小的卫生员,认识的不认识的,一片一片病倒的战友,每个人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而我却知道,一旦患上了这种疫病,必死无疑。
我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可我却没办法救任何一个人,那种痛苦的滋味,深深的植根在我的心底。
这件事过去了几十年,可我总会时不时的梦见那些战友的脸,梦见他们期盼着生存下来的眼神,梦见生机在他们身上一点一点消失时,他们渐渐僵硬的身体。
我见识了太多的死亡,我痛恨我自己的无能为力。
所以我一直在致力于研究疫病。
可我希望,我们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都不要再经历这种痛苦。
我也希望这一次发烧的人只是单纯的发烧……”
第八百六十四章 残酷的现实
“可是希望终究只是希望,我们还得面对残酷的现实。
我仔细问过发烧的所有人,发现这种病毒的表面症状和感冒极其相似,初期可能就是鼻塞头痛,等到发烧的时候代表病毒已经扩散,根据之前最先发病的那个病例跟第二例感染者之间的相距时间来推断,从感染到病发可能是一周左右,在这一周内跟她接触过的人,有可能都已经被传染了。
你们从锦官城而来,这一路上经过了十几个城池,与你们接触过的人都必须控制起来,强制隔离,麻烦你把这些人员的名单写一下,然后及时的通知下去,以免形成更严重的后果。”
早在锦官城的时候,楚箫在军区医院就诊,刚开始是由陈上游负责的,当时在场的有郑嫣,后来第二天由宁凯和另一名护士接手,因为宁凯的谋算,所以那天楚箫的病房里没有进什么人,就是最后抓捕的时候,徐卫国,王楠以及两名士兵进去过。
然后,就是这次随行的人员。
徐卫国知道里城医院也申请了一部电话,所以就借了电话直接把电话打到了锦官城医院,直接把情况跟陈上游说明了一下。
陈上游接到电话之后,沉默了大半分钟,才回答道:“我知道了,这件事只怕能小范围内处理,以免引起民众恐慌。对了,我应该没感染上,我一会去看下那个护士,然后为了防患于未然,医院所有人都取份血样检查一下。”
徐卫国默了默,又叮嘱陈上游:“这件事,不要告诉小满。”
陈上游表示知道了,让徐卫国放心。
“对于治疗方案,我这儿有一点建议,麻烦你转告给里城的医生。
一是对症治疗,让病人尽早休息和住院治疗,多饮水,高热时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慎用阿司匹林,以防发生 reye 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以服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为重要病因,可导致肝肾衰竭、脑损伤,甚至死亡的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二是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病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我刚刚看了楚箫的用药纪录,她之所以能最终把烧退下来,是因为我给她用了一种含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极有可能就是这种药物起到了暂时抑制病毒的效应,但是这个论证我没有多大把握,只能让那边的医生现场试试。”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发烧的人越来越多,王楠,郑嫣,还有这次随行的兵,全都病倒了,有的表现为流鼻水,有的是咽喉痛,有的是发烧。
徐卫国当机立断,给里驻防部队打了通电话,要求派兵封锁医院,帮助医生们隔离病源,并把这次事件的保密级别提到二级。
包括徐卫国自己在内的所有随行人员,也都暂时在里城医院自行隔离了起来。
里城驻军也接手了医院的封锁任务。
徐卫国自己也开始发烧了,进入了隔离间。
远在锦官城的林小满,却对这些一无所知。
王红梅是顺产的,在医院住了三天院。
一方一俗,而在锦官城,坐月子也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是必须在自己家坐月。
所以,王红梅抱着儿子要回小王村。
王红梅生了孩子第二天就送了信回小王村,让她爸妈把她住那间屋子收拾出来好坐月子。
只是从锦官城到小王村,有上百里路,要想回去,总得找个交通工具。虽然自行车是个好东西,可是林小满空车能踩几十里就累得不要不要的,要是搭一大一小两人,只怕踩不了十里地就得歇菜。
所以,这时候找个车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