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都说谢姨娘极具风情,可哪又能与眼前这姑娘比?看来胡家这回可送对人,明年皇商里要有胡家一份儿了。婆子想着,就与她攀谈起来:
&esp;&esp;“胡姑娘多大了?”
&esp;&esp;“十六了。”
&esp;&esp;“读过书么?”
&esp;&esp;“认得几个字。”
&esp;&esp;婆子便道:
&esp;&esp;“咱们是书香世家,家里郎君姑娘都读书。”
&esp;&esp;单识字这一样,又比谢姨娘强。
&esp;&esp;“姑娘就这么点行李?”
&esp;&esp;“还有两箱子衣裳,明日送来。”
&esp;&esp;婆子撇嘴,送到尚书府伺候老爷的庶女,还能带两箱子衣裳,真不愧是商户人家,不缺银钱。
&esp;&esp;说话间二人一路穿行小道,到春晖阁的时候,天色已暗下来,院子里一众婢女正撤碗碟。婆子引胡珊兰在院门檐下等了会儿,等到里头叫茶,才要带胡珊兰进去,就忽听有人说笑,忙又站到门檐角落,低声交代胡珊兰:
&esp;&esp;“低头!”
&esp;&esp;胡珊兰忙站了,就觉身前微风拂过,几个郎君说笑着往里走。等风过去了,胡珊兰才松口气,微微抬眼,却正与一人对上眼光。这人目光疏冷,胡珊兰忙又低头。
&esp;&esp;正房里很快传出说笑声。
&esp;&esp;郎君们进去了,婆子有些踟蹰,这胡姑娘还带不带进去?她还犹豫,正房门帘掀起,谢姨娘站在廊下道:
&esp;&esp;“胡家送来的人到了没?太太要瞧呢!”
&esp;&esp;婆子忙应声,催促胡珊兰快进去。
&esp;&esp;胡珊兰低垂着头,谢姨娘看她这种姿态不免嗤鼻,年轻几岁又如何?终究是上不得台面,她带着胡珊兰穿过外堂绕过屏风进了小厅:
&esp;&esp;“太太,人来了。”
&esp;&esp;谢姨娘去到主位旁,给孟夫人捏着肩膀便斥胡珊兰:
&esp;&esp;“见礼呀,这呆头呆脑的。”
&esp;&esp;胡珊兰忙见礼,寻常的万福礼在她做来风情万种。谢姨娘凉薄笑容有些凝滞,那些言笑的郎君也都看过来。良久,孟夫人才道:
&esp;&esp;“抬头。”
&esp;&esp;胡珊兰慢慢抬头,眼神却始终低垂。屋里静谧无声,良久,谢姨娘同孟夫人悄声道:
&esp;&esp;“太太,这幅模样,若伺候老爷,别闹出什么不好风声,坏了老爷名声。”
&esp;&esp;孟夫人富态的脸上染了几许厌恶,谢姨娘努了努嘴,孟夫人就看见二郎正盯着胡珊兰看,眼睛仿佛点了蜡烛一样。孟夫人的厌恶越发厉害,但她又看见了唯一没盯着胡珊兰看的六郎,心里就埋怨起来。
&esp;&esp;一样读书的孩子,自家的这幅模样,庶出的却偏那么争气。
&esp;&esp;谢姨娘看孟夫人脸色几经转变,递了茶给孟夫人,孟夫人慢条斯理啜了口才道:
&esp;&esp;“起吧。”
&esp;&esp;哪怕胡珊兰在家也不少立规矩,这礼也见的腿都打颤了。孟夫人又看胡珊兰两眼,才总算开口:
&esp;&esp;“老爷房中不缺伺候的人。”
&esp;&esp;这话一出,不少人心思活泛起来,二公子郑昶几次去看母亲,见母亲理也不理,就忙与谢姨娘打眼色,谢姨娘踟蹰着还没开口,孟夫人就抢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