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阳同学的清唱曲目是刚好遇见你。
开口便让李安感到这位同学对于这首歌曲应该格外熟悉,“这孩子还可以。”
闵校长虽然不懂音乐,但他也能听出这个男生比前几个同学唱得要好听。
“确实不错。”
可到了加项考核环节,令闵校长没有想到的一幕出现了。
张晨阳在唱节奏的环节重复了三次都没有唱对。
“为什么呢?”
这不禁让闵校长感到一丝奇怪。
前面那些唱的相对一般的同学无法唱好模唱他能理解,可这位张晨阳同学歌唱的确实不错啊,难道不该相对顺利通过模唱吗?
“李老师这是什么情况呢?”
李安:“一首歌的音准和节奏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得到记忆加强,从而在演唱时表现出相对的准确性。”
“通常我们来讲,对于业余爱好者而言,能把一首歌的音准和节奏唱清楚就算得上是唱得不错了。”
“可这并不代表对方每一首歌都能唱得不错。”
“这类情况在实际中占大多数。”
“如果没有大量练习带来的记忆强化作为前提,他们绝对做不到保证将每一首歌曲都唱到及格线。”
“这位同学就是这种情况。”
“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就是对于音高和节奏的感应力不足,所以就会出现眼下这种情况。”
“车琳其实已经逐渐将节奏模唱的难度降低了。”
“可对方还是无法精准地唱出节奏。”
闵校长:“还是天赋不够。”
李安:“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注定了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设立门槛,就比如合唱舞台,想要得到高质量的效果,就得要求每一名成员都具备足够的天赋,这里满足足够的最低标准就是能够唱准音阶和基本节奏。”
闵校长明白了:“所以这个加项测试才是一队考核的核心内容。”
李安:“如果再直接点,甚至完全不需要清唱环节就可以选出合唱团需要的成员。”
闵校长:“给孩子们一些展示的机会。”
李安:“是的,目前来看这批报名的孩子质量一般,不过您也不用担心,像张晨阳这种孩子只需要几次专业训练就可以解决节奏问题。”
如李安所说,对于一部分人而言,能让一首歌达到及格水准不代表能将十首歌达到及格水准。
但也有一部分人,只要耳朵一竖就能轻松地唱好一首歌。
又半小时后,一名同样唱绿色的女生便是这一类。
一开口李安就明确前半场的最佳出现了。
“您听,这个孩子的声音松弛,气韵流畅,假音自然,每一句的尾音会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声音还有情绪起伏,这已经远远跳过对音准节奏的基本要求了。”
“您等着看,她的模唱肯定没有任何问题,可能还会有惊喜。”
如李安所说,这名叫做秦雨薇的女生以完美的模唱结束考核,甚至在音阶模唱的时候还加入了情绪起伏。
闵校长:“这就是天赋。”
李安:“这就是天赋。”
方正:满分!
方正已经打起秦雨薇的主意,这孩子绝对是个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