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也开始招募人手。
我没有去强征民夫,而是在城南那片荒地附近贴出告示,言明是官府试种新法,凡来参与者,不仅每日可得两餐,待秋收之后,若有盈余,还可分得部分粮食。
这告示一出,应者寥寥。
毕竟是贫瘠的荒地,谁也不信能种出什么名堂。
最后,只招募到一些实在活不下去的流民,以及一些家中缺少壮劳力的老弱。
嬴芊涩对此也有些担忧,私下里问我:“你真有把握?那些老臣,可都等着看你笑话呢。”
我拍了拍胸脯:“放心吧,嫚嫚,你夫君我什么时候让你失望过?等着瞧好吧,保管让他们惊掉下巴!”
心里却在嘀咕,这可是我“升职加薪”
的重要一步,可不能搞砸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便一头扎进了这片“试验田”
。
我亲自带着那些老弱妇孺,开垦荒地,按照系统知识包里的方法,深耕细作,引水灌溉(虽然暂时没有大型水利,但利用附近的小河,做了些简易的引水渠),并根据时节,播撒了粟米种子。
那些新打造出来的曲辕犁,用牛马拖拉,果然比旧式的直辕犁省力不少,而且耕地更深,翻土也更均匀。
围观的百姓和一些奉命“监工”
的小吏,看得啧啧称奇。
时间一天天过去,试验田里的禾苗,在我的“精心照料”
下,长势喜人,明显比周围用老法子耕种的田地要茁壮许多。
终于,到了秋收时节。
当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金灿灿的粟米堆满了临时搭建的谷场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负责计量的官员,拿着算筹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报——!
启禀陛下!
城南试验田,亩产……亩产三石有余!”
这个数字一出来,整个咸阳宫都为之震动。
要知道,当时秦国良田的平均亩产,也不过一石半左右,贫瘠之地能有一石就算不错了。
我这试验田,直接翻了一番还多!
那些曾经反对我的大臣们,一个个面如土色,张口结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事实就摆在眼前,不容他们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