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惟昱离开了内室,仰氏还在那里照料干女儿兼儿媳妇,没有跟着出来。走到外间,钱惟昱便招呼周娥皇和周嘉敏姐妹一起另去别的宫室歇息——反正半闲堂行宫内,如今也不止一处红梅阁。
娥皇也有了身孕了,故而这阵子都是嘉敏独宠后宫,这个十八九岁的少女被姐夫占了身子至今,也有将近一年了,食髓知味之下愈发温软贪欢,渴慕浇灌,当下跳脱地走在前边,不打扰姐姐和夫君说体己话儿的私密时间。
娥皇见嘉敏走开五六步之后,才略带幽怨地问起刚才的事情:“若是臣妾到时候也不安妥,大王倒是要大要小?这可是头胎世子,大王便不在乎江山社稷了么——臣妾也不是说选子妹妹就该为了大王不顾一切牺牲,只是大王还敢说不是尤其偏爱选子么?”
“爱妃想哪里去了——正因为是头胎世子,才不能让他母后早亡。否则纵然有了孩儿,选子妹妹却不在了,如今这日本天皇之位,却让谁去承袭?世间岂有为女天皇夫君者、继承天皇之位的先例?若是让着襁褓之中的孩儿承袭,将来父为西国皇帝、子为东国皇帝。朝臣又会如何处断?难道寡人还能把江山传给一个外国君王不成——纵然那个外国君王乃是寡人的亲生骨肉。要弄清楚,如今的日本国天皇是选子妹妹,不是寡人!”
周娥皇心中愕然,没想到钱惟昱对于恰才和选子那番催泪弹一般的温柔缱绻背后,竟有如此深意,但是仔细一想,倒是确然如此。只是按照这个说法,实际上要想实施也是千难万难,娥皇不由得开口质疑道:“可是,选子妹妹将来总归是会生老病……”
“她比寡人小9岁,寡人会尽量让她好生将养身子,应该不会有问题的。如果有问题,到时候寡人也应该已经得了天下了,寡人便先‘传位不传玺’当太上皇好了。若是没有意外的话,寡人百年之时,定然会带选子从寡人于泉下的。”
好狠!为了让日本国无血融合,钱惟昱居然不惜在自己老死的时候,把比他年轻不少的选子一起带走!娥皇顿时觉得醋意全无,只剩下脊骨中凉飕飕地阴风窜上来,不由得顿住了脚步,怔怔地说道:“那臣妾呢,臣妾便不能与陛下死而同穴了么?”
“你们这些个女人啊!连这个都要争,朕给你留个位子便是。怎得心理这般阴暗,连这些飞醋都能吃!还真是……”钱惟昱哀其不幸地摇了摇头,硬生生把最后原本想说的“脑洞大开”四个字憋回去。
“姐姐你怎么了?怎得说说体己话儿便这般焦躁?姐夫可不许欺负姐姐。如今选子妹妹都生了,姐夫可要可着劲儿地疼姐姐才是。”嘉敏见身后氛围异样,也转过来骨溜溜地看着姐姐和夫君,似乎想破案一般。纵然已经做了钱惟昱的侧妃,在三个人的场合,她依然习惯叫钱惟昱姐夫。
“没事,恰才迷了眼睛,这便走吧。”
第418章 世子
吴越王钱惟昱,终于在26岁之龄,由其妃子、十年方17岁的日本女王选子(为了避免磨合的麻烦,对于日本国君主在华的身份,宣传为日本国王,而非天皇)为其诞下了长子。吴越嫡系宗室后继虚悬的问题,终于暂时得到了缓解。朝野上下无不对此松了一口气,当然略微心怀怨望之人失望之人也是有的——比如文臣中的徐铉兄弟,因为他们毕竟是昔年师承于周宗的;当年周宗健在时,徐铉兄弟与周宗执叔侄之礼,自然是希望他们的“师妹”周氏姐妹能够为大王诞下长子了,尤其是如今周娥皇也已经怀胎三月,就差那么半年多,实在是可惜。
幸好在这些人眼中,不仅要论长,还要论嫡。将来若是吴越国势稳固,不忧外患的话,也不必非要追求“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的论调了。周娥皇毕竟是钱惟昱第一个明媒正娶娶回来的妻子,当时钱惟昱都没当上国王呢、只是一个郡王,这个先来后到的份儿怎么也是越不过去的。将来嫡脉唯一的变数,也就是万一钱惟昱更进一步称帝之后,怎么立皇后的问题了。
论嫁人之前的身份,那选子妃出阁前已经是一国君主了,按说必然是比周娥皇血统更加高贵不少。只是在中原文人眼中,海外日本国的档次也就比高丽和曾经的交趾高了那么一档——比高丽高级,那还是因为如今的高丽是对北边的辽国蛮夷称臣,而不是对汉人政权称臣。原本大理国在灭亡前也该档次在日本国之上,只是这个时代的大理国不比南诏,因为南诏灭亡以来滇地的三次政权更迭,让大理国的“传承有序”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在人们眼中也就不算回事了。
一言以蔽之,在吴越官方的适度宣传口径下,吴越文人隐约知道他们大王娶的那个日本国女王,已经传承东瀛政权一千四百年不曾改朝换代了。只是华夏正统的认识,让他们依然觉得这也不是啥周娥皇完全越不过去的尊卑之坎,一切还有变数。只是如今长子才刚刚生出来,周娥皇怀孕了后将来生儿生女都不知道,所以谈论站队的事情还太早。整体上来说,除了个别人的一丝失望之外,没有人有真正准备付诸行动的不满行为。
王子诞生后三天,便对外公布了所定名讳、取名为钱曙;立朝日初升、国势日上之寓意。顺带还可以隐喻此子将来能是第一个融合掉日本国的华夏君主。同时这个取名也恰巧符合了吴越宗室的祖宗成法。
(根据吴越宗室排辈,钱惟昱之后一辈应该都以“日”字旁为偏旁取名。如历史上主角的堂弟、西昆体代表诗人钱惟演三子分别取名为钱暧、钱晦、钱暄;因为自赵宋立国、吴越尊奉以来,钱惟昱的长辈钱弘俶、钱弘亿、钱弘俨分别因为避赵匡胤父赵弘殷讳而去掉了“弘”字,变成单名;所以在入宋后的第一代新生辈也就用了单名。至于主角自己的名字,其实倒是有些不太符合吴越惯例,至今没有考证出为什么。从他七叔九叔那两支的堂弟们名字来看,钱惟治、钱惟濬、钱惟演、钱惟济,都是水旁,唯独主角是日旁,但是史实如此,我们也无法解释。)
吴越王得子的消息除了在本国发酵,也第一时间传到了外部。在东海对面的日本,选子女天皇(其实选子登基后应该另立尊号,但是为了表述方便,就不做这个处理了)与“西皇帝”钱惟昱得子的消息在征夷大将军源满仲与关东管领源赖光一系中产生了一定的振奋。新任内大臣藤原为时代表的公卿朝廷更不必说——他们的全部权力都是维系在选子和她背后吴越国的军力支持上的,自然是欢欣鼓舞。
只有关东、北陆少数平家、藤原北家余孽豪族听到消息之后继续试图作乱,破坏吴越人这两年在关东丘陵和武藏野开展的马政——自从去年关东基本平定以来,考虑到这个时代东京湾和相模湾附近的沿海盆地、平原还是一种缺乏水利治理的天然三角洲湿地姿态,所以钱惟昱把这块地方大笔一挥画了个圈,规划成马场,以关东地区乃至未来虾夷的牧马潜力,至少也可以让原本主要凭借耽罗提供战马的吴越骑军在数年内规模扩大五倍。
不过,以那些平家小鱼小虾的实力,光靠源赖光带兵就可以慢慢剿灭了,钱惟昱甚至都不用派吴越本土军队去关东。因此这点乱子完全无伤大局之进度。
除了日本,第二个对吴越王得子的消息作出反应的自然便是大宋皇帝赵匡胤了,赵匡胤明面上自然是要贺喜、答谢、换点儿吴越人的回礼、趁机扩大两国商贸,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赵匡胤在确认了钱惟昱得子的消息后,对于钱惟昱给赵普那封密信上的说法更加深信不疑了——
对于一个26岁还没儿子的国君来说,在即将得子的关头确实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不太可能亲自出兵征战。所以去年年底在处理武平军与李重进等三家军阀的问题上,吴越人也是力保先求稳、再求分赃多的态度。赵普在那个时候拼命劝诫自己持重、不要和吴越人撕破脸,现在木已成舟后,赵匡胤回想起来越来越不是味儿,潜移默化中总觉得赵普暗示自己的谈判心理价位给低了,否则说不定大宋可以把扬州一带也拿到手上……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钱惟昱摆出一副乐不思政的颓废模样,每日住在葛岭行宫内陪伴着选子,顺带着孝敬母妃,其余几个钱惟昱的妻妾也有留在那里随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