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譬喻,就像一个圆满的医生,他能够治好所有人的病。但是如果这个儿子中毒太深了,善根不具足,整天打妄想,那么他也没办法。所以即便这个医生没有死亡,法身常在,他也必须要方便示现灭度,来激发他的儿子,使令他产生危机意识而精进修学。当然你不能够说,佛陀暂时的离开,这个就是欺骗众生。不能这样讲。就说,您明明在,您为什么告诉我,您为什么要示现灭度呢?因为这样子对众生有真实利益。佛陀的在跟不在,都是对众生有利益的。
子二、颂合法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
放逸着五欲堕于恶道中
那么合法就是,我就好像一般众生的慈父,我有能力去救拔一切痛苦。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善根不具足,他活在自己的颠倒妄想,那么佛陀只能够选择暂时的灭度。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如果长期地陪伴我们,就是不管你打妄想不打妄想,我都陪你,那这个有问题:这长时间产生憍恣之心,产生轻慢跟放纵,那么他就有恃无恐了,就放逸追求五欲,结果来生堕入三恶道中。就是佛陀的陪伴不但对我们没有好处,甚至于产生堕落,这个是佛陀不允许的。所以佛陀适当地要离开,就是佛身非灭示灭。
看第二段,佛陀施以真实利益。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
其实佛陀的法身常在,而且不但常在,更重要的是“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佛陀的法身能够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他可以知道你“行道”,你善根成熟,或者“不行道”,你善根不成熟。你善根成不成熟,你善根成熟到什么程度,佛陀的法身悉知悉见。所以“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只要你善根成熟的情况下,佛陀一定会为你现身说法,不管你在哪里。因为佛陀的内心是常作是念:我应该如何地善巧方便来引导众生,使令他成就无上的智慧而圆满佛道。这就是佛陀的法身常在,但是应化身要不断地灭度的道理。
我们看最后一个附表,附表三十八,众生见佛得度因缘。
有情界周遍具障而缺因
二种决定转诸佛不自在
——《摄大乘论》
从法身常住的观念,佛陀的法身经常地观照众生,那么为什么有些众生没办法蒙佛陀应化身的度化呢?
这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具障。你过去有谤法的罪业,谤佛、谤法、谤僧。这个你要忏悔了。净土宗我们要往生之前要修忏,把重大的罪业给忏除。
第二个,缺因。你缺乏见佛闻法的善根。你不是只有念佛,你要有皈依的善根,你要有往生的善根。你要有这种善根力,这种善根就是智慧,你才有办法招感佛陀的现身说法。
第一个,你要破障;第二个,你要有善根。
第三个,二种决定转。二种决定转就是造业决定跟得果报决定。你这个罪业不能够怎么样?产生决定的转,就是产生增上,辗转增上,尤其是四根本重罪。就是说,带业往生,你可以有罪业,但是只能够允许你过去有罪业。就是,这个罪业你必须怎么样?是不增长业。带过去的业。如果你这个造业决定,就是你这个业还在辗转相续,那这个业力就障碍你往生了。就是你这个业不断增上,这个果报也会增上,所以你要有一定的调伏力。
就是你要忏悔,有善根,要调伏自己的烦恼跟罪业,否则,这三个只要有其中一个,“诸佛不自在”,佛陀不能自在地现身说法。
我们看<如来寿量品>,到此为止,我们要赞叹佛陀的这种度化众生的模式非常圆满。第一个,法身常住,月亮高挂,就是平等地摄受一切众生,“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他不是法身而已,他应化,因为法身不能教化,他只能观照我们,所以佛陀必须要不断不断地片片段段地示现,来使令我们一期一期地,一期的度化度走了,然后再激发下一期善根;再度走,再善根。这种片段的教化,非常适合我们凡夫的修学。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石霜禅师。石霜禅师在闭关,所以没有去亲自见他,就中间隔了一个幕帘,一个帘子,给他开示。开示完,这个禅师就请教石霜禅师说:“咫尺之间,云何不见?”就说我们距离这么近,为什么我见不到你呢?石霜禅师说:“遍处不曾藏。”他说我石霜,我是周遍法界的,我从来没有隐藏我自己。
这个禅师基本上没听懂。他离开以后,又到了雪峰禅师那里去问,说我过去怎么怎么地参访石霜禅师,我说“咫尺之间,云何不见”,他老人家回答“遍处不曾藏”,是什么意思?雪峰禅师又补了一句,他说:“何处非石霜?”
禅宗这个意思是非常奥妙,你要把它参懂了,你净土宗你就知道怎么样往生了。就是说,这个禅师提出一个问题:咫尺之间,云何不见?所以这个禅师把见佛、见到善知识,他安立在六根的见。你看,这是眼睛见到,是吧?你用眼根来见,那就糟糕了。所以这个石霜禅师就敲打他一下,“遍处不曾藏”,你要见我,你内观真如我们就相见了,那心心相印感应道交就相见了。但这个禅师没听懂。他又问这个雪峰禅师,雪峰禅师跟他补一句,“何处非石霜”。所以这个地方这种内观跟外缘就很重要。
我以前读《金刚经》,说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没有真正懂。但是我这次看完<如来寿量品>,我真懂了。就是,你要用攀缘心去见佛陀,用六根来见佛,这个人就是“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永远见不到如来。
净土宗也是这样。临命终的时候,你开始释放你的六根,你想要眼睛见到,耳朵听到佛陀,那你就永远见不到佛陀现身了,永远见不到,你方向搞错了。见佛哪是用六根?用善根见佛!我再讲一次,我们临命终是用善根见佛,不是用六根见佛。你要是搞错方向,你这一辈子修行就全部毁在那一念之间了。所以临命终的人基本上是都摄六根的,把六根收起来。你要怎么样?净念相继,用你的善根力,用你的正念去见佛。也不能说见,让佛陀自己显现出来。
禅宗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说“觅即知君不可见,不离当处常湛然”。阿弥陀佛是这样,你要去找他,他就消失了,“觅即知君不可见”。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老想说佛陀什么时候现身,那么这个佛陀就不现身,不会现身了,因为仁者心动,你没有安住你的善根,而是用六根想见佛。那怎么办呢?“不离当处常湛然”,你把心收起来,佛陀自己会现身。
所以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就是说,你学完<如来寿量品>你要知道,感应道交,什么东西是我们该准备的,我们是准备能感。那至于佛陀现不现身,你其实是不用操心,佛陀比你还着急。经文上说,佛陀的大悲心,他知道我们众生行道不行道,他的时机掌握是一点都不会差错的。所以你要做的就是都摄六根,好好地安住善根。佛陀不是用见的,是用感应的,用善根来感应佛陀现前。这个就是整个<如来寿量品>就在讲到本门跟迹门的相互作用。
好,我们今天就上到这。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