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新抬起头,看着那些不断破碎、漂浮却又闪光的语言残片,伸手想要抓住。
然后,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他们没说话,但他们开始移动——微微侧身,眼神互看,脚步偏离,站位混乱。这一切对系统来说就是“危机”。
因为:
默认城市的存在基础是——所有人“不动”。
系统的应对也更激烈了:
【检测到大规模非同步行为】
【检测到人格重组意向】
【默认剧本锁定失败】
【准备启动“模板回收机制”】
远处,一道道高塔样的“语义坞站”开始升起,像是某种处理失败样本的自动销毁场。
“它要销毁这些非标准行为载体。”林烬低吼。
“它不是针对谁,它只是拒绝例外。”昭渊眼中冷光一闪。
苏离没有再犹豫。
她冲向广场中心,唤出“Δ44”的最底层权限码——这是她从未动用过的结构根令。
不是对抗,是——退出默认定义的请求。
空气中浮现出一组她亲自构造的定义格式:
【定义请求:我,不属于任何默认设定】
【参数类型:不予说明】
【行为样式:未知数自变】
【人格路径:开放中】
【接受后果:是】
系统愣了一秒。
这一秒,是一个默认世界第一次不知道怎么回应用户的时刻。
下一瞬,权限裂缝张开。不是关闭或审判,而是“不可处理”。
系统无法处理这个“定义”。
它的逻辑链条只适用于已知、可控与有参数的行为。而苏离刚刚投送的格式,超出了它的解释能力。
就像一个只会处理0和1的世界,忽然出现了“我想不成为你定义的数字”。
系统开始熄灭。
不是爆炸,不是崩溃,是一种更深层的熄火。
默认值一一消退,城市开始解构,隐藏其下的“未定义地带”——那些被压抑、消音、隔离的真实人格和旧语素结构,开始浮现。
一个新世界,不是系统的子模块,而是每一个“不一样”的人拼接出来的多元交响。
而苏离,在灰尘与漂浮语言之间缓缓转身,轻声说出一句:
“谁说必须要被设定,才算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