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皇帝想着也纳闷起来,好歹崔氏也是世家出身,怎么会出这样的事?不过皇帝一回想清河长公主当年不准崔氏族人管教的事情,他又明白了什么。
清河长公主的性子,皇帝最清楚不过。瞧着这新妇的那事儿该别是随了清河的性子吧?
坏了。
皇帝从鼻子里呼出一口长气。
张淮侍立在一旁,听见皇帝呼出长气,默默的将头低的更低些。
皇帝的手指点在凭几上,指尖都没有半点动作,他想起妻子当年嫁给她的情形,新嫁娘格外的贤惠,明明才十二三的年纪却能上能服侍舅姑,下能管理姬妾。不管他在战乱中朝后院抛多少个女人,后院永远都是和和气气,庶子女们都是平安长大。
想起妻子,皇帝有些感叹。长安贵女多悍妇啊,皇家公主们更是其中的翘楚,清河当年这么干的时候,他也没阻止。那会皇帝是乐意见到妹妹教训妹夫,皇家并不是两晋皇室的世家出身,虽然在关中也算大族,但是终究不是世家。他相当看不上世家的那种做派,私下和臣子聊起那些世家,皇帝甚至毫不客气直接用破落户这个词来称呼那些没落的世家,他瞧着妹妹收拾妹夫,觉得天家的女儿自然是尊贵的,收拾个不听话的驸马也不在话下。不过现在皇帝觉得似乎有些不对。
皇帝坐在坐榻上,张淮袖手侍立。过了一会,皇帝想着毕竟外甥女也是年轻,谁年轻不会做个什么糊涂事呢,只要肯改,还是好孩子。
毕竟是新婚,皇帝也不想这事情闹得太大。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娘罢了。
宫廷之中,赵王妃的那点事就如同一颗石子落入了湖中,咚的一声过后便恢复了平静。
昏礼之后有三朝回门的习俗,追溯起来都能到先秦。
萧珩快要出阁了,但是皇帝那边本着尽善尽美的心,把曾经给老二萧璜做过的事情再给萧珩做一遍。那些监工王府修建的官员都快被皇帝给整哭了,皇帝每个细节都会要了解到的。这么一来工程也会放慢速度。
所以萧珩带着崔宏德回门,也是从宫中出来。
夫妻俩共乘坐一车,萧珩似乎不知道这几日来崔宏德所受的委屈,他面带微笑,面容俊雅而又温润。
“从姊。”他将崔宏德的手轻轻握在手中,眉眼都笑的微微眯了起来。见着十足的蛊惑。
崔宏德受了他这两天的气,原本不打算理他。但是听着他这么温言软语的说话,那眉眼又是十分的秀丽,她见着还是软了下来。毕竟她是喜欢他的。
车子出了宫门向长公主府驶去。
公主们天生贵胄,在夫家里一言九鼎。平常人家里说男子乃一家之主,到了公主家里完全就是掉了个个。
清河长公主老早就等在那里,她的儿媳卢氏侍奉在她身边。
侍儿们恭谨的垂首跪坐在帷幄之旁。
长公主今日做好准备就等女儿进来,她满心欢喜的等着女儿回来。
终于有个侍儿来报,“长主,六大王与王妃来了。”
长公主一喜,赶紧让人把这对夫妻给迎接进来。进来之后,萧珩按照礼节给长公主行礼,他起来见着崔晤跪坐在长公主身边,崔晤下首跪着的是崔尚。
崔晤脸色不好,这病到了现在还没有多少好的倾向。他是世家子出身,礼仪也好,他也拱手回礼。
卢氏从萧珩进门就已经退到帘子那边去了。
长公主先开口问了几句,然后就和女儿去后面的房间里问一些比较不适合在明面上谈的事情。
**
李家现在为了李孝谨的病忙的团团转,前三月过年,李孝谨和那些同窗一起换上侲衣跑到大内去去傩,大内里的傩哪里是这么好驱的,旁边还有乐官吆喝指挥,关中年里那是冷的叫人一层面皮都掉下来,一晚上在外头喝冷风蹦蹦跳跳,哪怕是壮实的儿郎,恐怕身子都吃不住。
李孝谨一回来就病了,这一病就是好久。眼看着明士科一日比一日近,可是李孝谨的病却瞧着没多大的起色。
黄氏开始还在挂儿子没事去大内驱傩,可是她也是个女人,也不是十分的糊涂透顶,坐下来想想,马上就想到了那个外甥女儿。顿时黄氏心里那个气,进了宫都还不消停。不过儿子病在榻上,她也不能够扯下脸皮和李慕娘吵架,最近窦四郎读书读的很好,李澄直夸这个外甥年纪小小聪慧非常。黄氏不会挑这个时候去和李慕娘撕破脸,只是当着女儿还是会私下里抱怨几句。
“这窦二娘怕是野外狐狸投生的吧?”黄氏和女儿说道。
李二娘撇着嘴儿,她现在都快想不起那位表姐长得什么样了,“阿娘,这窦二娘是不是野外狐狸投生的,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阿兄。”
最近李孝谨在病榻上都挣扎着起来读书,那些书童都拉不住。苦读是要花费精力的,病还没好,这么一读书花费精力,养好了的都要退回来。
想起儿子,黄氏叹了一口气,“等大郎病好,就看看哪家小娘子好,和你耶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