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是盛行于春秋战国,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没准就是这两位大神引领了一代用鞭潮流。
谁又能保证后人不是受到姜太公和闻太师的影响才将鞭发扬光大的呢?
“你的意思是,这俩人都是靠智力和魅力战斗,跟力量基本不挨边儿,是吧?”西特楠总结道。
“差不多,其实说到精彩的历史小说,著名的《水浒传》中的呼延灼,那才是用鞭的高手。至于使锏的翘楚,那必须是《隋唐演义》中,大名鼎鼎的秦琼,秦叔宝是也。”柳依烟自豪得说道,好像他就是那两位高手。
“大门神?秦琼?”西特楠问道。
“正是。”柳依烟点头道。
“另一个是……尉迟敬德?”叶静问道。
“然也。”柳依烟又一昂头。
“你们知道得可真多!”木垚不说一句,找不到存在感——不过也是肺腑之言。
“嗨,这都是常识。”西特楠有啥说啥,没想打击木垚。
“没事儿多上网搜搜——都是知识。慢慢积累,你也可以的。”柳依烟安慰木垚道。
“上网查资料太枯燥,太无聊了,印象不深。哪有听你们说有意思啊?而且,一般情况下,我也不知道该搜什么知识来学习啊。还是跟着你们学习积累比较有效果,学以致用才更得。”木垚嘿嘿笑道。
“那你得交学费。”柳依烟开玩笑道。
“好。其余的武器基本都一目了然了,不存在什么疑虑或者歧义了。小阳哥,我最后再问一个问题啊,什么是镋?”木垚索性抱住“柳依烟这个大腿”,要彻底问个明白。
“要说镋,就得说叉,所以咱们就连同叉子一起聊聊。”柳依烟一边说,一边勾勾手指——意思是拿学费来。
“现在一个铜子儿都没有了。”木垚翻出裤兜,将口袋弄个里儿朝外,底儿朝天,空空如也。
“镋比较像叉,虽也是三股,但有不同。”柳依烟也没想真要钱,白了木垚一眼,继续说道,“叉、镋,加上耙,最早都是农具,后来作为兵器用法差不多。
“都是旋转着挺出,用来封锁住敌人的武器,然后再进行反击,它们都属于防守反击类型的武器。
“只不过,叉更尖更细,强调反击时候的刺,比较注重进攻;镋则更加结实多样,主要为了制服敌人,比较注重防守。”
“我记得在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时候,戚家军就是配备镋这种兵器,专门用来别住倭寇的倭刀,让他们的兵器失去效力,完了只能束手就擒。非常牛逼!”西特楠补充道。
“另外我感觉,铁耙不严格的讲,可以归到镋这一类。镋钯,镋钯,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九齿钉耙,当算一种镋。”柳依烟也并非胡乱归类。
“那你们说,戚家军会不会就是受到猪八戒的启发,才发明了对付倭寇的有效武器?”叶静神游天外地说道。
“有可能。这意思是不是说,有了镋钯,即使是猪也能轻松干掉倭寇了?”木垚进一步猜想道。
“对着呢!”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笑过之后,四人才意识到他们的思想跑得太远太远了,完全脱离了冒险的重点,现在的问题是,正在商量没有斧钺的事情呢。
没有斧钺这两种兵器,他们到底该怎么办?
饼子曰:
斧越有别何为槊,棍棒不同鞭锤罗。
历史演义均采用,兵器差异微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