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黑火‖药配方的研发与制造。这火枪虽然大大改进了火铳的射速装弹慢的问题,但在威力方面,仍不尽如人意。故而,朕觉得改进火药配方与制作工艺可以提上日程。”
北宫棣只记得上一世看到过黑火‖药的配方,依稀是硝、硫、炭的比率为75%、10%、15%。但制作过程他只记得一个‘湿制法’的名字,对于具体的制作步骤一窍不通。
“第二个,乃是改进‘震天雷’。朕已经得到古方,然而其中细微之处还可斟酌。既要降低成本,也要提高安全性。”
中土是最早使用火‖药的地区,除了一部分成为烟花、爆竹之类的观赏用品,也运用于军事之上。所谓震天雷,也就是铁壳爆炸性火器。在密闭的罐状、合碗状铁壳之中,装载火‖药,并留出引线。点燃后,火‖药在密闭的铁壳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使铁壳爆碎伤人。这是威力较大的一种火器,可用手抛,也可用炮掷。
北宫棣的设想,乃是将民间常用的爆竹捆绑用于徒手丢掷,而将震天雷外壳改为陶瓷壳,用于专用器械抛掷。至于在里面加上铁钉、碎玻璃之类的增加杀伤力,军器局自然会有人做好。
“第三,改进火炮。在改进了火铳成为火枪之后,朕觉得改进火炮也是有迹可循的。可以将所需的威力、打击距离分类。阵地战、攻城战、海战可用不同火炮。
“第四,对刀剑矛等进行改造,使其可用于火枪之上,增加火器营的参战力。”
这说的是后来的刺刀,和马镫类似,这项发明虽然简易,但和马镫对骑兵的发展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一样,刺刀的出现对火器的发展能够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上了刺刀的火枪兵实际上相当于一名枪兵。虽然这种“枪”较正规的长枪要短且无力,但至少比东方骑兵惯常使用的短兵器要长,用来对抗骑兵冲刺已经足够了。
“卿觉得如何?”北宫棣说完了,接着便略略抬眼看了沉思的二人,等待他们做出抉择。
第三十章 危机与伏笔
在北宫棣意料之中,宋礼与白锋二人都选择了第一条——改进黑火‖药的配方与制作作为来年军器局的主要任务。
虽然这是一件成效极慢的事,但回过头来想,若要使得火器真正发挥作用,火‖药乃是根本。不如趁着现在大晋海内升平之时,将这块难啃的骨头解决。而那些火炮、震天雷之类的改造,延后也无事。
只是,火‖药的配方与研发必须极度保密。北宫棣稍稍透露,燕京军器局的选址乃是在一座孤岛之上,有人严格把手后,二人才领旨离去。若按部就班,两年一过,大晋内部清宁,北宫棣就可开始他向外拓张帝国的征程。
“你所说的,可都是真的?”陈夏阳不急不缓的从眼前的茶饼中切下一块,放到一旁的碟中,细细碾轧,再放到紫砂壶里。
“自是真的,我又怎会……口出妄言……”对面那人脸上蒙着薄薄的面纱,露出的一双美目中含着一丝清愁与痛苦。
雨自亭子的檐角滑落,沙沙哑哑的风声里弥漫着绿意盎然的温暖春气息,亭子中却满是肃杀的气氛。她看着陈夏阳缓缓将煮沸的雨水从壶中舀出一勺,木勺微微倾斜,倒入壶中,热气袅袅,动作说不出的舒畅优雅。
“皇后,请用茶。”陈夏阳不答,却将小小的杯中斟满清香的茶水,放在了她面前。
风吹起了面纱,若隐若现的面纱下正是一张秀雅绝伦的面庞。陈裴华慢慢得执起杯子,轻轻抿了一口,那热意一下子就传到了身体里,似将四肢中的寒冷彻骨尽数驱散。
“我问过了陛下,”陈裴华的脸上消去了一丝疲惫,淡淡的说道,仿佛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说——除却巫山不是云。”
那七字仿佛产生了什么影响,又仿佛没有任何改变,声音消散在了风中雨中。
陈夏阳面上依旧是处变不惊的样子,眼瞳却紧紧缩起了。
“……表哥……”陈裴华直视着他的双眼,声音中似是无措彷徨,又隐隐带着哀求怨艾。
良久后,陈夏阳温和的笑了,他道:“皇后请回吧。”
雨水是沁骨的凉意,却比不上陈裴华忽然感到的冷意。陈夏阳跪下了,他道:“臣定不负所托。”
北宫棣落下一子,清脆的玉石相击打之声回荡在宫中,他淡淡道:“你倒是稀客。”他的眉眼间已收敛了不少登基时刺人锋芒,而变得喜怒不显,乃至高深莫测起来。
陈夏阳仔细端详着他的样子,镌刻在眉间的痕迹,凤眼或眯或垂的微小动作。他竟也需要依靠揣度而判断眼前帝王的心中念头了,是默契因为时光的分隔而荡然无存,又或者眼前人已成长到了无人可探查的高度?
说实话这并不重要,因为以臣下揣测帝王之心本就是大不敬。何况他也知道:有人或可与帝王并肩。陈夏阳微微一笑:“这次离京两年,去了回西漠。”他落下一子。
“哦?”北宫棣只回了一字,看了他一眼。
陈夏阳接着道:“沙漠奇险,几次濒临绝迹,幸而臣的心中尚且不存死志。王荆公说的好——愈是奇险,便愈发让人沉溺叹服。西地风土人情虽与中途迥异,能令臣心旌神摇的,也并不多。”
北宫棣并不接话,反而在落棋声中道:“西漠早晚纳入大晋版图。”言语间傲气凛然而又自信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