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再世为皇剧透 > 第15部分(第2页)

第15部分(第2页)

“来来,喝酒,喝酒!”听了这话,诉苦的人反而沉默了,只是凭着酒劲带来的下意识,喃喃言语。

“天下嫡庶之分,大抵这般。”说话的那人口气中带着一丝怅惘的无奈,但那双眼睛却是不变的冷淡至极,“一个月不见,我倒也不知,闹到了这样的地步——”

“街坊巷里怕是人尽皆知。”诉苦的人哼道。他打了个嗝,随即一双酒意模糊的眼睛看着酒桌上的另一人:“黄兄,你还未与我介绍,这人是?”

“静官乃我至交,长我几岁。你唤他方兄即可。”

“哦,不知方兄可也是爱酒之人?”半醉半醒的人看了他一眼,“我与黄兄正是以酒相交,哈哈!”

那人倒是脸色平静一如既往坐着,在人看不到的地方,手却不动声色得搂住了身边人的腰,声音温和道:“我倒不是贪杯之人——今日来此,也不过是看着些,不让阿棣多喝罢了。”那人却只当他们关系密切,说的是阿弟。

“非也非也,这杯中之物,当有万般妙处。”那人又灌入了一碗酒,终于醉倒在了桌上。

“这人,怎么办?”方静玄仔细端详了他一会儿,见他片刻间就沉睡,有些无语的对身边人问道。

北宫棣抓住那支自从一开始就在自己的腰侧并不规矩的手,狠狠在手臂上掐了一下,方静玄吃痛收紧了圈住他的手臂,北宫棣一下子被带过去,跌坐在他的怀里。

北宫棣冷哼一声,别过头去,横眉冷眼的样子别有一番风流。虽然三人身处二楼雅间,外人不得看见,但这般的肆无忌惮到底挑起了几分火气,恼了他。“这人自然会有人送回去——你莫不是忘了出来的目的?”

他虽然刻意压低了声音,方静玄却挑起了眉,凑在他耳边道:“你可真真冤枉我了,黄贤弟。”

“规矩点,方静玄!”许是被他这般无赖模样震惊到了,北宫棣气的面上发红,压低了声音。方静玄也不放手,脸上确平静下来,慢悠悠道:“自小养大的嫡子不受宠爱,却宠爱一个十年未见的庶子。这霍家人,也有几分荒唐。”

今日他陪着北宫棣微服在外,来到京师西片的翠丰楼,本想小酌几杯,却被一个自称是北宫棣酒友的人拉住了,在二楼中当了一回诉苦对象。

此人叫做霍奕唐,世代经商,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是家境殷实的商人子弟。若不出意外,他身为嫡长子,本该继承其父的产业。但前些日子从老家来了一个“庶子”霍奕真,霍家老爷或许是因为愧疚,或许是因为想到留在家乡亡故的美妾,一时间颠倒尊卑,格外宠溺幼子,竟想要分出一半的铺面给小儿子。霍奕唐心里自然不平,其父却执意不改,当下心灰意冷,外出买醉,正好撞见了有过几面之缘的酒友。

北宫棣听他这么一说,却不知想起了什么,淡淡道:“天下荒唐事还少吗?”

方静玄却一下子明白了他意中所指,诚恳得道:“我并非在说皇家——”

晋□□嫡妻慧和皇后唯有嘉灵太子北宫桉一位嫡子,北宫棣的生母是一介庶妃,生育越王后没多少年便病故。稚龄而又早慧的北宫棣后来养在慧和皇后名下,只是身份尴尬,算是半个嫡子,加之宫中阴私诡谲,北宫棣方才练出这般多的心计。

“我晓得。”北宫棣打断了他的话,脸上慢慢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两人慢慢的说着话,却独有着一种默契与温暖其中。

《继承法》是北宫棣在后世见到为数不多的编写漏洞较少的法律。一方面,是因为另一大陆上一夫一妻但情人不忌的传统,导致子嗣关系纷乱,而利益纠纷中容不得一厘之差,故而促使这部法律的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当时刚刚过渡到君主立宪政体,急需要王位继承法来保障阶层的利益,故而当局者大力推行,旋改其漏。

但大晋的婚配制度并不相同。名义上虽是一夫多妻,事实上,男子的正妻只有一位,而其余的女人若是迎娶进门,唤之为妾,妾的数目有着严格的规定。若是并无功名在身,平民百姓便是连妾都娶不得。

侯门高户里头,讲究是嫡长为尊。大晋规定,继承沿袭爵位的,必须是嫡长子,若无嫡子,才能轮到长子,而继承者会被宗人府定为世子。北宫棣颁布的《爵位继承法》改世袭罔替为减等继承。其中规定:“……皇族各王十岁嫡长子为世子,承袭减一等爵;诸子年十岁,承袭减二等爵……袭爵至二等伯爵为止,二等伯爵之后代子孙不再向宗人府请名,亦不再属于皇族。有文武材者,可考验授官,亦可自行从事士农工商等各种职业。”

同样的,官员荫补,也必须是嫡支血脉。更枉论其余了。在世家贵胄里头,宠爱幼子薄情嫡子的也不是没有,但闹到为了幼子分家的,霍家也可算是少有的奇葩了。

早朝过后,出了文华殿大殿,正要回府的杨子荣隐约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转头一看,太监总管之一的布宁正向他小跑来,脸上露出笑容:“杨大人,圣上请您下朝后前往景心殿相候。”

杨子荣连忙答应了,立刻动身赶往文华殿北的景心殿。当他到了那里,却发现里面只有一个人在翻阅台子上的文册,不由得微微一怔。

这人杨子荣也认得,正是新科状元王善。

乾宁元年仲春二月二十七日,帝开春闱试科,并于明年、后年加试恩科,连开三年。着令太子太师陈夏阳主考、太子太傅兼礼部尚书方静玄副考,并礼部左右侍郎、翰林院中七人为督查,主持其事。

王善正是在这次层层把关的中选拔脱颖而出,大魁天下,被北宫棣钦笔点为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也就是俗称的状元郎。

年仅二十五的王善不但文采非凡,而且丰神俊朗,在殿试上表现突出——虽然这一世,出于某种原因北宫棣悄然调换了题目,对他的回答仍然异常满意,依旧点了他为状元。并且即刻受封六品翰林院修撰,北宫棣还给了一个侍行学士的加官。

北宫棣对位列上一世“乾宁五学士”之一的王善很有好感,并且他还知道,王善并非出生于官宦世家或者耕读世家——他是赫赫有名的越商王家的嫡系成员。由此可知,这位状元郎考科举,根本就不是冲着做官去了。而他本身兴趣所在,自然就在于商业与财政方面。

这一世,北宫棣自然不会再把他闲置四年,空置这样大好的人才不用,而是早早将其网罗而来,为将来的大晋皇家银行找到主持之人。并且,北宫棣可不想在乾宁八年姚禀秋致仕时,还找不到接任户部的一把手。

杨子荣并不知道王善的家族,他与这位新科状元也就是几面之交,二人虽然同在翰林院为官,但杨子荣被北宫棣派遣去负责水军事宜,几乎没有回过翰林,也自然没有和王善好好说过话。

“王善,你看完了吗……”从殿侧走入的北宫棣询问道。听到熟悉的声音,杨子荣立刻与放下文书的王善跪拜行礼。北宫棣看了他们一眼,坐回高大宽敞的龙椅上:“免礼,赐坐。”

“陛下,臣刚刚看了这《爵位继承法》与《财产继承法》,有一些不解。”王善斟酌了一下措辞,谨慎开口道。北宫棣虽然赐坐,两人却不敢真大喇喇的坐下去,只是屁股沾了三分之一的凳子,斜签着身子。

北宫棣挥了挥手,道:“这《爵位继承法》年初已经公布,《财产继承法》之稿乃是退敏所拟,你不妨将问题说出来。”

杨子荣暗暗腹诽,明明和北宫棣商量此事的人是方静玄,北宫棣还非要借着“孝甫负责东宫之学,这文书你且先拟了,原稿取了去”,把事情推给了他——虽然,陛下的想法和方静玄的想法,本就没有什么区别,但他负责海船一事,难道就不繁忙了吗?

杨子荣对自己说“能者多劳”的安慰,和善开口道:“王大人请讲。”

“第一、关于王爵承袭,臣斗胆敢问二等伯爵诸子不承袭爵位,是否承袭其父财产?也即,若不合《爵位继承法》,是否归入《财产继承法》?

“其二,在《爵位继承法》中,对于功勋爵,规定未于藩学或国子监就读者,无继承子爵以上爵位的资格。且其生母或配偶为汉人,则可加分。这加分与《财产继承法》中的加分判断继承人得到财产份额,是否互通结算?

“其三,就功勋爵与世家、百姓而言,《财产继承法》中似乎过多偏向嫡子。规定庶子无继承爵位、荫补官位、继承田产的权力。那样不会使得百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