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出发大名府
漕船缓缓靠近南宫县的临时码头,船底碾过浮木,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岸边淤泥堆积,几艘倾覆的小渔船半埋在泥浆里,船帮上还挂着破烂的渔网。
老周将缆绳系在一棵歪斜的柳树上,树干留着洪水冲刷后的无痕,高过林岁安的头顶。
“只停半个时辰。”老周低声嘱咐,“别离船太远,这儿乱得很。”
红丫可能是因为在浴桶里面待太久有阴影,当船开了半天后就开始闹腾要下船,林岁安都是哄了又哄。这次得知要在南宫县短暂停留补给,就求老周头让她们下来走走。
林岁安牵着红丫踏上岸,鞋子立刻陷进湿黏的淤泥里。举目望去,原本千顷良田已成死沼,稻杆腐烂发黑,泥浆表面浮着一层病态的暗绿色。几个衣衫褴褛的老农佝偻着腰,双手在泥水里摸索,偶尔抠出几粒未烂透的稻谷,直接塞进嘴里咀嚼。
林岁安以为他们在吃生谷子,可是定睛一看,她这才发现,那些老人抠出来的不光是稻谷,还有泡发的草根、虫尸,甚至树皮。
有个枯瘦如柴的老汉突然剧烈咳嗽,吐出一口混着血丝的泥水。
河堤上搭着几顶褪色的蓝布棚子,几个小吏正懒散地分粥。灾民排成长队,每人领到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汤。有个年轻妇人抱着婴儿跪在棚前哭求:“再给一口吧,孩子两天没吃了!”
“滚开!”衙役一脚踹翻她,“下一个!”
林岁安看见那妇人爬回队伍末尾,婴儿的哭声越来越弱。
一个穿褪色青袍的书生站在堤上,手持毛笔,挨个在灾民额头上写字。轮到那抱婴儿的妇人时,书生蘸了朱砂,在她眉心重重一点,写了个“饥”字。
“写了字的,明日能多领半勺。”旁边有人低声解释。
林岁安发现,有些人的字是“饥”,有些人却是“逃”或“病”。一个额头印着“病”字的男人刚领完粥,就被两个持棍的厢兵拖走了。
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队契丹骑兵沿着河堤缓缓巡视,皮甲在阳光下泛着油腻的光。灾民立刻低头,不敢直视,林岁安赶紧抱住红丫压着她的头低下。
骑兵首领勒马停在粥棚前,用生硬的汉话问:“粮食呢?”
衙役赔笑:“军爷,这都是赈灾的糙米……”
那契丹人冷笑一声,突然挥刀劈开粥桶,浑浊的米汤呼啦流进泥里。灾民们跪在地上,眼睁睁看着粮食践踏成泥浆。
林岁安拉着红丫,悄悄退回船上。老周头已经装好补给,两袋发霉的杂粮,一捆干菜,还有一小包盐。
“看见了吧?”他低声道:“在这儿,人比洪水狠。”
船缓缓离岸时,林岁安回头望去。那个额头上印着“饥”字的妇人跪在泥地里,从混着马蹄印的污水中,一捧一捧地舀着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