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两人约会完以后,“罗智”
又回到了公司,开始他“全知之眼”
项目负责人的工作——
【“进展怎么样?”
林总站在罗智的办公桌前,问道。
“算法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现在正在进行数据训练。”
罗智指着屏幕上的代码,“我们加入了一个新的维度——情感关联性。
不仅追踪用户的行为和偏好,还尝试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情感动机。”
林总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用户不只是数据点,他们是有情感的个体。
只有理解并操控这些情感,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操控情感。
这个词让罗智一阵恍惚。
他想起周莹莹对他说过的话,关于找回“真正的自己”
。
但他很快就回过神来,继续专注在工作当中。
晚上回到家,罗智发现门口放着一个小包裹,上面贴着一张手写便条:「给我的电脑工程师邻居,希望这个能帮你找回一点童心。
——周莹莹」
包裹里是一个小小的风铃,上面挂着他们在市集买的那个木雕小人,还有几枚贝壳和彩色的石头。
罗智把它挂在窗前,微风吹过,叮当作响。
他打开电脑,继续编写“全知之眼”
的代码。
屏幕上的数字流淌如水,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的算法陷阱。
而此刻,窗边的风铃轻轻摇晃,仿佛在无声地问着什么。
……】
随后的内容,“罗智”
的生活分裂成了两条平行线——白天,他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全知之眼”
;晚上还有周末,他努力挣脱算法的束缚,并且和刘颖说了分手,开始追求“周莹莹”
。
他开始刻意点击与自己兴趣相反的内容,使用多个账号交叉污染算法推荐,甚至写了小程序随机浏览各类内容,扰乱平台对他的画像构建。
最令他惊讶的是,“周莹莹”
对这些“反抗”
表现出的理解和热情——她不仅全力支持,还时常提出创新的想法,甚至提议两人可以交换手机使用一天。
出人意料的是,“罗智”
竟然同意了这个危险又充满诱惑的提议。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场小小的“反抗运动”
。
奇怪的是,这种刻意的混乱并没有让罗智感到焦虑,反而给了他一种奇怪的自由感——他不再是那个被完美计算、精准预测的数据点,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数的真实人类。
某天晚上,“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