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2004 > 第262章 新二十四孝(第2页)

第262章 新二十四孝(第2页)

张潮见肖亚娟摇了摇头,就继续道:“人类确实还没有发明出来比‘考试’更能体现教育成果的方法。既然有‘考试’,那就一定有‘应试’,否则社会的筛选机制就瘫痪了。

所以所有的教育,本质都是‘应试教育’,都在通过某种考试形式,把人分配到不同的教育机构里,然后再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岗位上。

——这说的有点远了,说回学生——怎么‘考试’属于顶层设计,本来就不需要学生去考虑;学生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应试’。

所有把‘应试’和‘素质’之争引向学生的举动,都很无耻、都很下流,它只会造成两种结果——制造很多投机者,伤害很多无辜者。

我今天是对学生进行演讲,我当然要坚决站在‘应试’的角度上,告诉他们不能任性、不要孤注一掷,好好‘应试’。”

张潮的这个答案,肖亚娟也消化了好一会儿,然后笑着问了一个事先没有准备的问题道:“张潮同学,听说你因为语文好,要高考了还帮同学补习语文——有这回事吗?”

张潮点点头,又把手边的书翻开来,一边看一边道:“确实有。效果还不错,有1个同学高考语文突破了140分,还有几个考130分的。具体谁考了多少分,可以向学校求证。”

肖亚娟惊讶道:“还真有?那你教语文的能力很强啊!难怪语文能考满分……怕不怕今天采访播出以后,有人找你补习语文?”

张潮淡然道:“怕倒是不怕,这本来就是我的能力之一——只是收费恐怕大家不太能接受。”

肖亚娟点点头表示赞同道:“我也想象不到,什么样的价格能请动你上课了。恐怕你也没有时间吧?”

张潮含蓄地点点头,没有说话,继续低头翻书。

肖亚娟终于忍不住了,问道:“这本书是你最新的作品吗?我看你一直在看。”

张潮忽然神秘一笑道:“确实是一部新作品,也和我有关,但是不是我写的。”

肖亚娟大感兴趣,能让张潮不顾采访仪态争分夺秒看的书会是哪本?于是马上追问道:“哦?那是哪位作家的大作?”

张潮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道:“是我父亲写的一本书,叫做《我教儿子写作文》。刚写好没几天,这是出版社寄过来的样书,让我帮忙看看。因为下个月就要正式面世了,时间很紧,所以我只能抓紧一切时间看。”

肖亚娟被张潮这个硬广糊了一脸,顿时有些无语。不过这好歹也是一个新闻点,表现好的话说不定能和张潮打好关系,以后采访什么的就容易多了。

要知道,很多记者能“崛起”,往往就是被某个名人青睐,甚至能进行长时间的跟访,然后写出一本畅销书,直接改变职业生涯的轨迹。

所以肖亚娟马上反应过来,顺着问道:“《我教儿子写作文》?一听就很有吸引力。这是你的父亲教你写作的经验总结是吗?”

张潮摇了摇头道:“虽然这本书是这个名字,但其实这里不仅包含了教我的案例,更多是我爸爸近30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因此既有培养像我基础较好的学生写出高分甚至满分应试作文的案例;

也有大量培养基础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如何一步一步向踩台阶那样,逐渐拿到较高分数的案例。我爸爸是厦大中文系毕业的,理论功底扎实;又长期在教学一线实践,这本书算是他半生教育经验的集大成之作了。”

肖亚娟用恰如其分的语气赞叹道:“令尊底蕴深厚,难怪能培养出你。”

张潮点点头道:“我们知道再好的作家,也未必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为什么会是极少数的例外?就是因为我从小就接受我爸的作文训练,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基础。

他的作文教学方法,不仅培养我一个人,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具有很大的普适性。”

肖亚娟道:“你说得我都心动了,那这本书什么时候能买到呢?我想买一本送给我侄子呢,他作文就不行,我教了两次,头都疼了。”

张潮拿着书的封面在镜头前晃了一下,道:“这本书将由福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下个月初大家就能在各大书店买到了。

你刚刚说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作文教学里,会写的不一定会教,但会教的一定会写,而且一定善于修改。这本作文选里,就有十几篇我中学阶段的作文影印件,上面还有我爸爸亲笔批改的痕迹,相信对一些同学会有启发。”

听到张潮这么说,肖亚娟这才真的心动了——谁不想看看张潮在成为著名作家以前的手笔是怎么样的?大作家成名也会像普通学生那样,犯各种表达错误吗?

不仅是她,现场其他等待采访的记者,也对这本书的兴趣拉满了。

张潮看到众人期待的眼神,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至于节目播出以后,大家怎么评价自己这么硬核地“为父卖书”,那就管不了了!

果然,后面市台、县台的记者,也知趣地把一部分采访内容,聚焦在了这本《我教儿子写作文》上,让它亮足了相!

当天晚上,张潮在三中演讲和接受采访的新闻就登上了省电视台的新闻,不过新闻整体长度不到一分钟,给《我教儿子写作文》这本的时间只有15秒左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