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明之我是崇祯大帝 > 第747章 三队荣归交流学习一(第2页)

第747章 三队荣归交流学习一(第2页)

瞧见从前只会喊号子的汉子,现在能对着沙盘讲出攻防思路,卫所兵们只剩叹服的份,连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肯拼的”。

总教官高宇顺提起他们,更是满肚子夸赞的话。

他常跟人说:

“一群三十来岁的汉子,脑子早不如年轻人活络,手上也全是老茧,可硬是凭着一股狠劲,短时间就达到了咱家的要求,这要是换旁人,根本不敢想。”

也难怪高宇顺偏爱他们——

这样肯吃苦、肯琢磨的队伍,不管放在哪儿,都能闯出一片天。

第二支快应队的人数是三支里最多的——

两万多人往四川开拔,还有六千余人留在登莱打理杂务,一会儿要清点军需,一会儿要护送百姓,琐事堆得像山。

起初高宇顺心里还犯嘀咕:

这支队伍怕是难成气候。

毕竟队员大多是从前的京鲁营战士,文化水平跟第一支队伍比差不了多少,好些人连军令都得靠别人念;

更别提京营早年的风气不算好,虽说参与过徐州会战,也去过川蜀战场,可上回在川蜀,亮眼的全是太监团队,京鲁营的人反倒没什么存在感。

可真到了训练场上,高宇顺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这些人哪像支普通军队?

倒像一群揣着崇高念想的“烈士”——

站军姿时,太阳晒得水泥地发烫,没人动一下;

练战术时,哪怕摔得胳膊肘流血,爬起来接着冲;

夜里学认字,油灯熏得眼睛疼,也没人先放下笔。

他们的目标太明确了:

既要练出本事,更要比旁人强。

骨子里那股气也足得很,是不愿输给任何人的不服输——

太监团队能打硬仗,他们就更要打出京鲁营的名头;

第一支快应队能创战绩,他们就偏要做得更好。

有人私下跟高宇顺说:

“咱们是皇帝亲军,亲军也得分品级!

咱们就得是最拔尖的那拨,不能让旁人看轻了!”

这话听得高宇顺心里发烫——

原来他们憋着一股劲,是想给“皇帝亲军”挣脸面,这份心气,比什么训练章程都管用。

这边队伍练得热火朝天,宫里的朱有建却在御书房里,对着案上的奏报走神。

窗外的秋风刮过,掀动了奏报的纸角,上面“第二支快应队今日考核全优”的字样,格外醒目。

朱有建看着,心里忽然踏实——

不管是自己当年学来的道理,还是眼前这些将士憋着的劲,说到底,都是为了让大明能好起来,让日子能过下去。这份念想,比什么“本事”都金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