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轨车传送消息,一来一回要耗上半年之久,遇上急事根本等不起,着实让人头疼。”
话锋一转,他眼中多了些笑意,语气也轻快起来:
“不过好在如今研究院有了新的通讯法门,将来不管是海上还是边境,都能实现远地与京中即时通传,遇见紧急事,当天就能靠这个联系上。
只是眼下还有些技术麻烦在研究解决,得再等些时日才能真正用起来。”
卢九德和方正化听了,又惊又喜——
他们一个在海上盼着消息快些到,一个在战场愁着前路在哪,哪想过还有“即时通传”的法子?
两人对视一眼,眼里满是好奇:
到底是何等神奇的器物,能有这般“千里传声”的玄妙本事?
心里顿时像被猫抓似的,满是期待,恨不得立刻就能见到这通讯神器。
之后,卢九德、方正化二人及麾下的百夫长们,被安置在了皇庄的迎宾楼。
这迎宾楼早就扩建,原本只是用来收住蕃国使团的,自崇祯十七年后,只有吕宋人、朝鲜人和流求人,每年还来使团。
三国使团人员有限,朱有建干脆留下一栋楼,给他们使用,其他的就作为监匠居住了。
不止迎宾楼,挂甲屯那边更是划出了一大片空地,不少地皮上已经搭起了脚手架,工人正忙着建新楼——
按照乾德皇帝的规划,这片区域将来要建成能同时住下五万人的聚居区。
别觉得建得多,细算下来还真未必够:
单是四处修路造桥的建工队就有一万多人,海师全员一万,重工和轻工两大工坊加起来近两万,再加上监卫、内侍、宫女等后勤人员,算下来总人数早已超过五万,将来人只会更多。
西苑皇宫如今推行起了轮班制,内卫、内侍、女官、宫女全部分成四班,按时辰交替值守。
按朱有建的意思,除了要常伴左右的王承恩和总管防务的王德化,其他人都得参与轮班——
月俸一分不少,冬天的炭火、夏天的冰饮这些补贴也照样发,轮到休沐的时候,还能自由出皇宫,去香泉镇逛市集、看杂耍,做自己喜欢的事。
朱有建认为自己是昏君,却是仁慈的昏君,向来不愿过度压榨底下人:
连从前天天开的朝会,都改成三天一次了,皇宫里的太监宫女们,又何必还像从前那样熬夜当差、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呢?
不过这轮班制度眼下只在西苑皇庄推行,紫禁城还是老样子——
太监们依旧五更起、三更歇,宫女也得时刻守着主子的规矩,以后会不会照着皇庄的规矩改,现在还说不准。
另外,皇庄的各工坊也改了作息,换成了双班制,上一天班休一天,休沐日不用待在工坊里,能自在去参加些娱乐活动。
为此,皇庄里正忙着建各类玩乐项目,其中最有挑战性的要数漂流:
从怀来蓄塘放橡胶皮筏,顺着永定河西山峡谷往下漂流,水位落差足有丈余,筏子冲起来时水花四溅,格外刺激。
好在皇庄里所有人都经过求生培训,没一个不会游泳的,就算筏子翻了也能自保,所以这漂流项目一面世,就成了大伙儿最喜欢参与的活动。
朱有建甚至带着威龙去试漂过好几回,每次冲完急流都笑着说“过瘾”,还琢磨着到了冬天,等水道结了冰,就把峡谷改成滑冰道,接着玩冰上的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