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办市集、搭戏台,晚上搞篝火晚会,让大家热闹起来;
还把镇上那些善于倾听、会开导人的“知心大姐”组织起来,成立“居民委员会”,专门坐在居委会的院子里,听大家诉委屈、解心结,帮着疏解情绪。
可话虽如此,那些朝鲜媳妇打崇祯十七年四月渡海来大明,早就通过官府指婚定下了夫家,却整整两年没见过丈夫的面,连书信都没收到过,心里的委屈像堆了团棉花,实在难平,这点光靠思想工作也没法完全化解。
朱有建听说后,干脆拍板做了决定:
下旨把这些媳妇的丈夫从辽东都召回来,先放一个月假,就当给他们补度蜜月。
远在辽东的游击队委实不知道,新义镇有他们的媳妇,自然不会着急,毕竟如今搞钱搞的正兴头上。
正好密云那边的蓄塘刚改造完,修成了能划船、戏水的水游乐园,还建了不少供人歇脚的凉亭和饭庄,便让他们带着媳妇和家人去那儿好好玩一场,划船、吃点心,把两年空缺的相处时光补回来。
等蜜月结束,这些战士再统一进皇庄,参加快应队的新战术集训,为后续任务做准备。
至于跟着卢九德舰队回来的海师人员,朱有建也做了妥帖安排:
先放半个月假让他们休整,回宫里看看老熟人、补补身子;
之后再进入专门的培训班,系统学习算数、地理和新器械的基础知识,毕竟做海盗也是要多学点技能的,咱们不做文盲。
其实朱有建打心底里想“躺平”,过几天游手好闲的日子——
如今大明国库充裕,新占的疆域里资源遍地,百姓有地种、有饭吃,吃喝不愁,只要保证没人饿死、没人流离失所,本没什么可操心的。
可偏偏事与愿违:
汤若望和高宇顺私下搞出个“神谕会”,借着解读“上天旨意”的由头聚拢人心,不仅大量天主教徒转投,连本土的道门、佛门弟子都掺了进来,隐隐有形成势力的苗头。
这事关思想统一,他不得不捏着鼻子亲自管,从拟定教义规范到派人监管,半点都不敢松懈。
原本朱有建计划着,等培训好快应队、安顿好北方军户、彻底解决关外的边患,就能卸下担子高枕无忧,没成想活僵事件突然横插一杠,打乱了所有节奏;
这边活僵造成的人口缺口还没捋顺,神谕会的信徒又开始嚷嚷着要“传教天下”,到处宣讲所谓的“圣谕”。
朱有建心里清楚,神谕会的源头是他为了凝聚人心写的《乾坤圣德经》,如今这群人成了气候,他有责任保证他们不走上歪路、不危及朝局,于是干脆办起了培训班,把神谕会的核心成员都召来集中管理。
这培训班还真离不了他——
每周都要开一次演讲会,表面由汤若望主持流程,可宣讲人必须是他这个“地上神国圣皇”,否则信徒们根本不认。
总不能每周都讲一样的话,他只好天天抱着自己当年写的《乾坤圣德经》啃,琢磨新的解读角度。
好在他前世受过网络信息轰炸,早就把画大饼、人性洞察、玄幻概念、心灵鸡汤揉成了自己的“话术体系”,如今面对信徒早已能口若悬河,还自带一股让人信服的神秘感,每周的宣讲话题绝不重样。
明明没直白说玄学理论,内容却处处沾着玄妙:
从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到古今王朝的兴衰更替;
从战争里的伦理底线,到自然中的生存法则;
再到文明传承的意义、甚至“前世今生”的隐喻,什么都能扯到《乾坤圣德经》上,还讲得头头是道,让信徒们听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