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心有不甘,他依旧得硬着头皮重新披挂上阵,准备面对那些恐怖的敌人。
固始汗则在另一面陷入深深的思考。
他一直在权衡是否要撤离逻些布达拉宫,回到畏兀儿地域去。
吐蕃局势如此动荡危险,似乎已经难以控制。
然而,他深知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不能轻易放弃。
在确认黄教是否真的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前,他决定先跟着他们去战场,亲自观察情况。
也许,到了那里,他能发现新的转机,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扎尔古再次回到战场的路径上,他回忆起自己在堆枯绕地区,如何与那如潮水般涌来的“活僵”大军擦肩而过,又是如何用尽全身力气,拼命逃了两个日夜才回到逻些城的。
按理说,照他逃回的时间计算,“活僵”大军离逻些应该还有一段距离。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不幸的是,这些“活僵”如今骑乘的是牦牛。
它们在冈波仁齐山脚下遇见了牦牛家族,并迅速将一万六千头牦牛纳入了自己的队伍中。
雪原上的牦牛以其惊人的速度和耐力闻名于世。
吐蕃各部一直渴望驯服这种强大的动物作为坐骑,但牦牛野性难驯,难以驾驭。
如今,这些“活僵”却驾驭着牦牛,其行军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它们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抵达了逻些河西岸。
然而,这条河流成了它们前进的阻碍。
河水湍急,冰层虽厚,但还不够承受如此庞大的牦牛群,已经有许多野兽在试图过河时落入河中。
虽然它们没有被冻死,但已经被冻得僵硬,几乎失去了行动能力。
不过,“活僵”们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惊叹的优点——
它们的执着。
它们坚决不绕路,就想要硬生生地过河。
于是,众多被冻僵的野兽自愿踏入冰冷刺骨的河中,用自己的身体堆积成一座浮桥,让牦牛群能够顺利通过。
这种场景既令人恐惧,又让人感到一种残忍的壮烈。
它们仿佛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惜牺牲自己的同伴,只为了不断地前进,摧毁一切阻挡它们的东西。
在这片土地上,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已经无法避免。
无论是扎尔古、固始汗,还是那些宗教领袖们,他们都清楚,无论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他们都必须勇敢地面对。
因为在这场战斗中,他们不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整个吐蕃的未来。
对于和硕特汗国的各教首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局面。
他们甚至还来不及赶往战场进行察看,就已经发现自己被困在了逻些城内。
这座曾经坚固无比、雄伟壮观的城市,如今却如同一座被围困的孤岛,城门被死死堵住,无处可逃。
每一个城门的方向,都有一群群“活僵”挡住了去路,它们仿佛是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怪物,无情地将一切生路切断。
在这种绝望的境地中,宗教领袖们试图用他们熟悉的法事来对抗这些邪恶的力量。
他们虔诚地转动着转经筒,口中念诵着密文,希望能够借助神灵的力量驱散灾难。
然而,这些曾经在信徒心中无比神圣的仪式,在“活僵”面前却显得如此无力。
转经筒的旋转和密文的念诵,似乎并没有触动这些怪物的神经,一切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