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秦敌人要直播灭我文明74 > 第982集 海外建馆选优秀弟子赴西域驻馆(第1页)

第982集 海外建馆选优秀弟子赴西域驻馆(第1页)

咸阳城的晨光刚漫过巍峨的城墙,大秦医署门前已挤满了身着青色医袍的弟子。他们手中攥着磨得发亮的铜制诊脉器,袖口别着绣有“秦医”二字的布巾,目光齐刷刷投向署内那座刚挂起的鎏金匾额——“西域医馆筹备处”,晨风里都裹着按捺不住的期待。

秦斩一身玄甲立在筹备处台阶上,腰间佩剑的剑穗随晨风轻晃。他刚从西域诸国使臣的驿馆回来,案头还放着西域地形图,标注着龟兹、于阗等国的医馆选址,指尖在“疏勒”二字上顿了顿,抬眼看向台下弟子,声线如钟:“西域诸国遣使求建医馆,非是求大秦庇护,而是求我大秦医道能解当地疾苦。此次选派弟子,不单要医术精,更要能扛住风沙、耐住孤寂,诸位可都想好了?”

话音刚落,人群里立刻响起整齐的应答:“愿往西域,传我秦医!”

素问提着药箱从后堂走出,药箱上的铜锁映着晨光。她刚核对完要带往西域的药材清单,闻言笑着补充:“此次选拨分三关,先考实操诊疗,再考应急处置,最后要测诸位对西域风土的了解——毕竟治病先识俗,若不知当地百姓饮食起居,纵有良方也难见效。”

弟子们闻言纷纷摩拳擦掌,唯有站在人群后的林小婉悄悄攥紧了衣角。她来自江南水乡,去年刚从大秦医馆学堂毕业,擅长调理女子杂症,可一想到西域的漫天黄沙,指尖就忍不住发凉。身旁的师兄陈石看出她的紧张,递过一块温热的饴糖:“怕什么?你去年在江南疫区治好了百余名妇人,这份本事到了西域,定能帮到那些难产的西域女子。”

林小婉咬了口饴糖,甜意漫过舌尖,心里的不安稍减。她抬头望向筹备处的匾额,想起学堂先生讲过的“医道无界”,深吸一口气,将诊脉器揣进怀里,跟着人群往考场走去。

第一关实操诊疗设在医署前的广场,二十张诊桌依次排开,每个诊桌后坐着一位由太医署派来的考官,面前候着模拟病患——有装作咳血的老卒,有捂着小腹喊疼的妇人,还有假装孩童惊厥的随从。

林小婉抽到的考题是为一位“西域老妇”诊治。老妇穿着粗布胡服,只会说几句生硬的秦话,指着自己的膝盖咿呀比划。林小婉没有急着诊脉,先从药箱里取出一块胡麻饼递过去,笑着用刚学的西域语说:“阿母,先吃点东西,慢慢说。”

老妇愣了愣,接过胡麻饼咬了一口,眼里的戒备渐渐褪去,用秦话夹杂着胡语解释,自己的膝盖每到风沙天就疼得站不起来。林小婉蹲下身,轻轻按压老妇膝盖两侧的穴位,见老妇皱眉,便取来艾草条点燃,隔着姜片在穴位上温灸,同时轻声问:“阿母,这样疼不疼?”

“不疼,暖得很。”老妇脸上露出笑意。

考官在一旁记录:“林小婉,善用安抚之法,诊疗兼顾民俗,取穴精准,艾草用量适中。”

陈石的考题则是为一位“西域商队护卫”处理箭伤。护卫的“伤口”用猪血混着面粉做成,看着血肉模糊。陈石没有直接敷药,先取来烈酒消毒,再用银针刺破伤口周围的淤紫处放血,随后敷上掺了止血草的药膏,用麻布仔细包扎:“若真在西域遇箭伤,需每日换一次药,七天内不可碰水,否则易生蛆虫。”考官点头:“陈石,应急处置熟练,兼顾西域卫生条件,合格。”

三日后,通过前两关的五十名弟子齐聚医署大堂,最后一关“西域风土测试”由素问亲自主持。她取出一幅西域地图,指着于阗国的位置问:“于阗国百姓多以乳酪为食,若有孩童腹胀难消,当用何药?”

林小婉立刻起身应答:“回先生,乳酪性寒,孩童脾胃弱,可用炒麦芽与山楂煮水,既解腻又消食,且这两味药在西域也易寻得。”

素问点头,又问陈石:“龟兹国多沙漠,百姓常眼干视物模糊,当如何调理?”

“可用本地的沙棘果榨汁,再配合桑叶煮水熏眼,沙棘补肝,桑叶明目,且皆为西域本土之物,无需从大秦转运。”陈石答道。

测试结束,素问与秦斩在案前筛选名单,最终选定二十名弟子,林小婉与陈石均在其中。当晚,医署设宴送行,秦斩亲自为每位弟子斟酒:“西域路途遥远,我已让人备好防风沙的帷帽、抗寒的裘衣,还有能净化水质的净水丹。若遇战乱,可持我大秦令牌前往当地驿站求助,朝廷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素问则递过一本装订好的册子,封面写着《西域常见病诊疗纪要》:“这里面记了西域常见的风沙眼、乳酪积滞等病症的治法,还有各地的禁忌——比如大宛国百姓忌用猪胆入药,你们务必记牢。”

三日后,咸阳城外的官道上,二十名弟子身着青色医袍,背着装满药材与医书的行囊,头戴帷帽,正与前来送行的人告别。林小婉抱着母亲缝制的棉布护膝,眼眶微红,却还是笑着说:“娘,您放心,我定会在西域治好更多人,等医馆建成,就写信给您报喜。”

陈石拍了拍她的肩膀,指向远处的商队:“那是朝廷派往西域的商队,我们跟他们同行,安全得很。”

秦斩与素问立在城楼上,看着弟子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尘土中。素问轻声道:“这些弟子就像种子,撒在西域的土地上,终会开出医道的花。”

秦斩望着远方,握住她的手:“待明年此时,西域的医馆定会传来佳音。到那时,大秦医道不仅能护我大秦百姓,更能惠及四海万民。”

风掠过城楼,带着西域的沙尘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期待。二十名弟子的身影虽小,却承载着大秦医道的希望,正朝着西域的方向,一步步走去,将医者的仁心,洒在漫长的征途上。

行至半月后,商队抵达玉门关。关外的风沙比关内更烈,帷帽的纱巾上很快积了一层细沙。林小婉取出净水丹,放进随身携带的水囊里,摇晃片刻后递给身边的商队伙计:“大哥,喝口水吧,这水能解风沙带来的燥热。”

伙计接过水囊一饮而尽,笑着说:“姑娘心善,有你们这样的医者去西域,那里的百姓可有福了。”

陈石则在检查药材,发现几包甘草有些受潮,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干燥草木灰,将甘草埋在里面:“这甘草是治咳嗽的良药,可不能坏了,到了于阗国,好多百姓都等着用它呢。”

又行十日,商队抵达龟兹国的都城。当地的官员与百姓早已在城外等候,看到身着秦医袍的弟子,纷纷上前迎接,用生硬的秦话喊着:“秦医来了!秦医来了!”

一位白发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林小婉面前,指着自己的眼睛,咿呀比划。林小婉立刻明白,老者是得了风沙眼,她取出随身携带的桑叶,又从行囊里拿出清水,将桑叶煮软后敷在老者的眼睛上,轻声说:“阿爷,敷上一刻钟,您就会觉得舒服些。”

老者闭上眼睛,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周围的百姓见状,纷纷围上来,有的指着自己的膝盖,有的捂着肚子,眼里满是期待。

陈石见状,立刻对弟子们说:“大家先搭起临时医棚,我们先为百姓诊治,再筹备医馆的建设。”

弟子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搭棚,有的摆放药材,有的为百姓诊脉。夕阳西下时,临时医棚前已排起了长队,青色的医袍在夕阳下格外耀眼,就像黑暗中亮起的光,照亮了西域百姓的希望。

林小婉坐在医棚里,为一位西域女子诊脉。女子怀着身孕,却因饮食不当导致腹痛。林小婉取出炒麦芽与山楂,煮成汤水递给她:“姐姐,每日喝两次,腹痛就会缓解,平时少吃些生冷的乳酪,对孩子好。”

女子接过汤水,眼里含着泪,用秦话说:“谢谢秦医,我之前找过好多巫医,都没治好,你们真是活菩萨。”

林小婉笑着摇头:“我们不是菩萨,只是医者,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

夜深时,弟子们才结束诊治。陈石统计了一下,当天共诊治了两百余名百姓,大多是风沙眼、乳酪积滞等病症。他坐在篝火旁,看着弟子们疲惫却满足的脸庞,笑着说:“今天只是开始,明天我们就去选址建医馆,以后这里就是我们在西域的家。”

林小婉望着篝火,想起在咸阳城的日子,心里却没有了当初的不安。她知道,虽然西域的风沙大、条件苦,但只要能治好百姓的病,一切都值得。她取出素问写的《西域常见病诊疗纪要》,借着篝火的光翻看,在空白处写下今日的诊疗心得,心里暗暗发誓,定要在西域建好医馆,将大秦医道传承下去。

远处的沙漠里,星光璀璨,仿佛在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医者指引方向。大秦医道的种子,已在西域的土地上落下,正等待着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绚丽的花。而这二十名弟子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们将用自己的医术与仁心,在西域书写属于大秦医道的传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