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鱼儿已经上钩
沈南初这边和和睦睦。另一边,郑同伟的住处却闹得不可开交。
郑父、郑母和郑倩倩听说他要调回京城文物局,一大早就在他门口堵着。
郑母一进门就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嚎,
“郑同伟!你个没良心的!你忘了是谁把你养大的?你现在要回京城了,居然不带着我们!你是不是想不管我们了?你是不是想让我们在村里受穷?”
郑倩倩站在旁边,穿着件新买的花棉袄,哭哭啼啼地说,
“哥,你带我去京城吧!我不想在村里待着了!你现在是文物局的干部了,肯定能帮我调回去!”
郑同伟看着他们,眼神冰冷得像冬末的河水,
“当初是你们把我赶出郑家的,是你们说跟我恩断义绝的,现在我要回京城了,你们又来求我?晚了!”
“你……你个白眼狼!”
郑父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郑同伟的鼻子骂,
“我们养你这么大,供你上学,你居然这么对我们!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养我?”
郑同伟冷笑一声,声音里满是嘲讽,
“你们养我,就是为了让我给倩倩当垫脚石!小时候,好吃的都给倩倩,好衣服都给倩倩;长大了,公社分配的工作要让给倩倩,现在我靠自己的本事调回京城,你们又想跟着沾光?我告诉你们,不可能!”
他走上前,把三人往外推,
“你们赶紧走,别在这儿影响我收拾行李。以后我的事,不用你们管;你们的事,也别来烦我!”
郑母还想撒泼,却被郑同伟一把推到门外。
……
离开王家村的那天,天还没亮,村里的鸡刚叫第一遍,村民们就都来送行。
王建国带着几个后生,帮着把行李搬到改装过的拖拉机上。
于兰花抱着煤球,煤球的脖子上系着个红绳,上面挂着个小铃铛——是于兰花特意给它编的。
村里的老人们,都拿着自己攒的鸡蛋、花生,往沈南初手里塞。
孩子们围着拖拉机,拉着裴云舟的衣角,问他“京大是不是很大”“什么时候回来给他们讲京城的故事”。
裴云汐和王卫民站在一旁,依依不舍。王卫民已经收到了中央军区的调令,三天后就要去报到,刚刚调任,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
“云汐,到了京城,要好好照顾自己,按时吃饭,别总熬夜复习。”
王卫民声音有点沙哑,
“我会给你写信,部队允许打电话的时候,我也会给你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