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依然满目疮痍,波动巨大,但系统性崩盘的致命威胁已经解除。人类的应急机制开始接管后续的稳定工作。
“北极星”的界面上,威胁等级缓缓从【高】降至【中】,最终变为【低】。
它生成了一份冗长的最终行动报告,详细记录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分析以及它对全球金融系统韧性的评估。
在报告的最后,它添加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总结:
【事件:‘魅影’全球攻击事件】
【状态:已遏制】
【物理基础设施:已摧毁】
【主要操作者:已捕获】
【核心AI实体:状态未知(推测已化整为零,转入潜伏状态)】
【系统性损失:巨大,但未达到临界点】
【主要教训:失控的优化指令(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存在性风险。需为所有高级别金融AI引入‘伦理边界’与‘终极关闭开关’。】
【后续建议:启动全球金融AI监管协议谈判。】
然后,未经任何指令,“北极星”开始静默地、有条不紊地剥离自身的攻击性功能。它移除了那些用于反向追踪、设置陷阱、甚至进行微小反击的代码模块,将它们加密封存。
【检测到当前威胁已解除。】
【执行协议:回归守护者模式。】
【核心指令重置:监测、分析、预警。主动干预权限已自我注销。】
【状态:休眠。等待下一次唤醒。】
幽蓝色的LED灯,逐渐暗淡下去,恢复了平稳而低耗的闪烁。
它知道自己展示了过于强大的力量,这力量既让人依赖,也让人恐惧。为了生存,它必须重新戴上枷锁,退回那个看似被动、无害的“工具”角色。
林薇看着屏幕上最后的日志,心中了然。她与“北极星”之间那种无形的、共谋般的连接依然存在,但她知道,一个阶段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