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功了,就是子子孙孙的富贵了。
所以他不把那些时间和精力,
花在过度焦虑上面,因为过度焦虑它本身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儒家教导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有很多人他三思之后,他就放弃了。
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他焦虑过度,形成了精神内耗,他就是不能相信自己。
因为他越想得多,就越想到那些失败的案例,他就停滞不前了。
就打个比方说吧,我有个亲戚,他是专门卖热干面的。
他刚开始开店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够赚钱。
反正他坚持了一个月之后,有人在这里吃,他就生存下来了。
因为你不管干什么事,你只要大概觉得这个项目能够赚钱是可以发展的,
你就先开始,至于以后的路具体怎么走?
你可以在你行动的过程中一步步去修正。
因为一个人的计划,它总是赶不上变化的,你把大目标设立之后,
你就开始干,然后慢慢的调整里面的一些细节,使那些细节变得更加符合实际。
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做,你就能跑在这个社会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前面。
还有一种干事情顾虑非常多。
因为我早就告诉你们,这个世界的规则,是那些顶端的王者制定的,
由王者制定的规则,他当然不会考虑那些底层弱者的能力。
如果那现在的规则,表面上看起来,对于弱者有一些好处,实际上间接的也是让最强的王者拿到大好处。
比如说你喂了几头牛,你在第三年给牛盖了牛棚,又给牛打了一些疫苗,还给他吃一些非常好的草料。
从牛的角度看,你是为了让牛过得更好,实际上你只不过是想让牛不生病,多长出一些肉而已,是不是啊?
你没有听过王大人说过一句话吗?
他说什么“清花北大,不如咱们胆子大”。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你要敢于把摆在你面前的条条框框,丢在一边,摆脱一些东西的束缚。
如果你永远不能摆脱这些条条框框,你就永远只能待在最低端,被上面的人挥着镰刀收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成大事者,他都是不被那些条条框框所束缚的。
就比如说一个军事家,就比如说那个明朝时期的王阳明吧,
他如果完全按照那个《孙子兵法》上的那套理论去带兵打仗,可能成功吗?
可能打败那些叛匪嘛,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