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士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方教授,我。。。我还可以补充一点。其实我在德国留学时研究过一种保水剂。。。这是一种新型复合保水剂。它由改性淀粉和丙烯酸盐共聚物组成,吸水率能达到自身重量的300-500倍。"
会议室里的议论声渐渐安静下来。张教授眯起眼睛:"说具体点,这东西怎么用?"
"可以直接拌种,也可以穴施。"林博士快步走到白板前,画出示意图,"它在土壤中形成微型水库,能缓慢释放水分。更重要的是。。。"他的笔尖在白板上顿了顿,"它能重复吸水-释水至少5个周期,有效期长达3个月。"
方稷注意到几位老专家交换了一下眼神。来自西北的刘研究员突然发问:"成本呢?农民用得起吗?"
"这正是最关键的。"林博士的嗓音因激动而略微发颤,"我们实验室已经完成了国产化工艺,用玉米淀粉代替进口原料,成本降低了70%。"
他掏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些白色粉末,"这是我带回来的样品。"
方稷接过样品袋,轻轻捻了捻。粉末在指尖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触感异常干燥。"吸水效果怎么样?"
林博士立即拿来一瓶矿泉水。当他把一勺粉末倒入水中时,奇迹发生了,粉末在接触水的瞬间膨胀成透明的凝胶状,眨眼间就将整瓶水吸收殆尽,变成了一团晶莹的果冻状物质。
"老天爷。。。"张教授瞪大了眼睛,连蒲扇都忘了摇。
"更妙的是它的温度适应性。"林博士继续解释,"我们在55c高温环境下测试,保水效率仍能保持85%以上。而且。。。"他掰下一小块凝胶,轻轻一挤,水珠便均匀地渗了出来,"释放速度会随着土壤干旱程度自动调节。"
会议室里的气氛完全变了。方稷看到几位持反对意见的专家已经凑到前面,争相查看那个神奇的小袋子。
"这东西。。。能大规模生产吗?"农业部长也忍不住发问。
林博士点点头:"设备改造两周就能完成。如果紧急动员的话。。。"他快速计算着,"一个月内可以供应20万亩的用量。"
方稷突然想到什么:"林博士,这个保水剂和抗旱品种配合使用的话。。。"
"效果会叠加!"年轻人兴奋地接过话头,"我们做过对比试验,抗旱品种配合保水剂,水分利用效率能提高40%!"
张教授突然大笑起来,拍着林博士的肩膀:"好小子!有这样的宝贝怎么不早说!"他转向方稷,"老方,我看这保水剂可以纳入我们的热土守护计划,作为应急方案的核心技术!"
窗外的热风仍在肆虐,但会议室里的气氛已经完全不同。方稷看着正在详细讲解技术参数的林博士,突然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或许,解决这场危机的关键,就藏在这些年轻人的创新思维里。
"就这么定了。"方稷一锤定音,"立即成立保水剂专项小组,林博士任技术负责人。我们要在一个月内,让第一批产品送到最需要的农户手中。"
散会时已是深夜。林博士追上正要离开的方稷,
"方教授,谢谢您。"年轻人递上一瓶冰镇的矿泉水,"今天要不是您。。。"
方稷接过水,却没有喝,而是把它放进了包里:"谢谢,你的好意我收下了明天再喝。"他望着远处干涸的河道,轻声道:"你今天有保水剂当然是很好,但是还是要记住,搞农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咱们提出的方案一定是老百姓能执行好执行的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