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七十年代知青全文 > 第4章 土法改碱(第3页)

第4章 土法改碱(第3页)

方稷拗不过他们,只好去检查窑内的结构。正当他猫着腰在窑洞里测量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他赶紧跑出去,看见陈建军带着两个公社干部模样的人站在窑前,脸色阴沉。

陈建军皮笑肉不笑地说,"公社来检查夏收准备工作,听说你们在这儿搞副业?"

方稷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在这个强调"以粮为纲"的年代,任何与粮食生产无关的活动都可能被扣上帽子。。。

"什么副业?"李老栓突然从人群中走出来,手里拿着把铁锹,"我们这是在修水利!"

"修水利?"公社干部狐疑地看着石灰窑,"这明明是。。。"

"水池子!"李老栓面不改色,"夏天存水,冬天防冻。能存五百担水呢!"

方稷立刻会意,接过话头:"对,这是改良版的旱井。您看这结构。。。"他指着窑体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故意用了大量专业术语。

公社干部被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只丢下一句"别耽误夏收",就匆匆离开了。

陈建军落在最后,恶狠狠地瞪了方稷一眼:"走着瞧!"

危机暂时解除,但所有人都明白,必须加快进度了。接下来的三天,修窑队干脆住在了山上,日夜不停地工作。

方稷负责技术指导,其余人轮流开采石灰石、砍柴、烧窑。张婶带着几个妇女每天送饭上山,还特意给方稷多带个煮鸡蛋。

第四天清晨,第一窑石灰终于点火了。方稷守在窑口,根据火焰颜色调整通风,确保温度保持在800°以上。李老栓带着人不断添加柴火,个个汗流浃背。

"方技术员,"李老栓抹了把脸上的煤灰,凑过来问道,"这窑里黑咕隆咚的,你咋知道温度够不够八百?"周围的村民也都停下手中的活计,竖起耳朵等着听答案。

方稷擦了擦被烟熏得发红的眼睛,指着窑口上方翻滚的烟柱说:"叔您看,这烟现在笔直往上窜,说明火候正好。"他顺手从地上抓起一把干草扔进窑口,火苗立刻窜起老高,"初期每刻钟添一次柴,等到了高温期,就得改成每五分钟一添。"

方稷拍拍手上的草屑,指着窑口说:"大家看这烟色就知道了。"他拿起一根长木棍,在窑口搅了搅,顿时窜起一股浓烟。"瞧见没?这黑烟说明燃烧不充分,温度顶多五六百度。"

他又往窑膛深处捅了捅,烟色渐渐转淡。"现在变成青烟了,"方稷眼睛亮了起来,"这就是我们要的八百度!石灰石在这温度下分解得最好。"说着,他示范性地调整着通风口,让青烟保持稳定。

"那要是烟色再变呢?"一个年轻后生追问道。

方稷笑了笑:"要是看见透明烟气,那就是过千度了。温度太高,石灰反而会烧过头。"他边说边用铁锹铲起一锹石灰石,在火光中比划着:"就像炒菜,火候不够不熟,火大了就糊了。"

村民们发出会意的笑声。老栓叔蹲下身,学着方稷的样子观察烟色,突然喊道:"快看!西边的烟发黑了!"方稷一个箭步冲过去,迅速调整通风:"对,就是这样,大家要随时注意各处的烟色变化。"

全村人都小心翼翼的盯着火,生怕烧坏了。

方稷用长柄铁钳从窑膛深处夹出一块刚烧好的石灰,石灰块还泛着微微的红光,在傍晚的暮色中格外醒目。他小心翼翼地将石灰放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周围的村民立刻围了上来,好奇地探头张望。

"大家看好了,"方稷抹了把额头的汗水,从腰间取下竹筒水壶,"这块石灰要是烧透了,遇水会有大反应。"他倾斜水壶,几滴清水落在滚烫的石灰块上。

"嗤——"一声响,石灰块表面瞬间腾起一团白雾,水珠在接触的刹那剧烈沸腾,石灰块表面甚至迸裂出几道细纹,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围观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后退半步,有人惊呼出声。

"好!"方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反应这么激烈,说明烧透了。"他转向李老栓解释道:"老栓叔,这就像咱们蒸馒头,要是面没发透,蒸出来就是死面的。石灰要是没烧透,滴水就不会这么欢实。"

"成了!"傍晚时分,方稷检查了窑内的石灰石,确认已经充分分解,"可以熄火了!"

众人欢呼起来。大牛甚至把方稷举起来转了一圈,吓得他连连求饶。

当第一筐雪白的生石灰出炉时,李老栓像个孩子似的又哭又笑。

"先别急着高兴。"方稷提醒道,"咱们回去还得出来石灰,还得加水熟化,不然会烧苗的。"

当晚,他们在山脚下找了个废弃的打谷场,开始熟化石灰。方稷小心地控制着加水量,看着块状的生石灰在水的作用下逐渐崩解、发热,最后变成细腻的熟石灰粉。

"这就是能救命的宝贝啊。。。"李老栓捧起一把石灰粉,任其从指缝间流下,在月光下像一道银色的瀑布。

回村的路上,方稷走在队伍最后。他回头看了眼夜色中的石灰窑,突然想起自己选择农学专业的初心,不正是为了让更多人吃饱饭吗?

前方,李老栓正和大牛他们高声唱着山歌,粗犷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方稷加快脚步追上去,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株株挺拔的麦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