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到分别的时候,总统突然抓住方稷的手,力道大得惊人:"方博士,给我一个奇迹。就像你们在西藏那里创造的那种奇迹。"
接下来的五天,方稷团队顶着近40度的高温,在农业部"向导"的陪同下走遍了首都周边可能适合耕种的土地。所谓的向导是个叫卡鲁的年轻人,眼神闪烁,总是有意无意地把他们往最贫瘠的地块引。
"这里土质不错。"第六天中午,小林指着一块相对平坦的荒地小声说。
卡鲁立刻插话:"这里不行!地下水位太低,而且。。。"
方稷没理会他,蹲下身挖了一把土。干燥的沙质土壤从他指缝间流走,只留下几粒粗砂。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简易ph试纸,沾湿后按在土上。
"ph值8。3,强碱性。"方稷皱眉,"而且有机质含量几乎为零。"
卡鲁得意地笑了:"我说过这里不行。"
方稷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带我们去南部的河谷看看。"
"那里太远了,而且。。。"
"这是总统特批的通行证。"王昆鹏不知何时出现在他们身后,手里拿着一张盖有总统印章的文件,"所有区域,无条件通行。"
卡鲁的脸色变得难看,不情愿地带他们往南走。
南部河谷的情况更糟。常年过度耕作和侵蚀使表土几乎消失殆尽,裸露的基岩在烈日下泛着刺眼的白光。一阵热风吹来,卷起漫天红沙。
"咳。。。"小林咳嗽着用围巾捂住口鼻,"这地方能种东西?"
方稷眯起眼睛望向远处,突然注意到河谷边缘有一片隐约的绿色。他顶着风沙走过去,发现是一小片顽强生长的野生黍类植物。
"看这个。"方稷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株,它的根系异常发达,深入岩缝近两米,"这种本地品种进化出了超强的抗旱能力。"
王昆鹏蹲下身观察:"能利用吗?"
"如果能将它的抗旱基因与我们的高产小麦杂交。。。"方稷的声音里带着兴奋,但随即被一阵更猛烈的沙尘暴打断。
他们不得不撤回车上。回程途中,方稷默默计算着数据: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发量却是其四倍;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0。5%,ph普遍高于8。0;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怎么样?"王昆鹏低声问。
方稷摇摇头:"比我们预想的更糟。传统灌溉完全不可行,必须上毛细管-滴灌复合系统,直接从深层含水层抽水。"
"那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王昆鹏提醒道,"地下水开采权在几家大公司手里,包括agm的子公司。"
方稷望向窗外飞驰而过的贫瘠景象:"那就看总统的选择了。"
再次见到总统是在正式的会议上:"即使我们的种子再耐旱,没有水也长不出粮食。"他示意助手将绘图展开,展示出一套复杂的管道系统,"我建议立即启动毛细管-滴灌复合系统。"
总统的财政部长忍不住插话:"那要多少钱?"
"比贵国每年进口粮食的费用少三分之一。"方稷早有准备,"而且我们可以用中国制造的平价设备。"
财务部长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那会很昂贵。。。"
"比每年进口天价粮食便宜。"方稷直视总统的眼睛,"也比看着孩子们吃土人道。"
总统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后停在一处地标:"这里如何?有地下泉眼,又靠近铁路。"
方稷眼前一亮:"完美的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