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秦设计师在线阅读 > 第47章 老宋的第二次北伐北宋历史(第1页)

第47章 老宋的第二次北伐北宋历史(第1页)

第章老宋的第二次北伐(北宋历史)

但李念认为有宋一朝便有几个能和赵光义的“驴车战神”一较高下,甚至有过之,这几人还正好是赵光义的后代。

属实是一家不要脸,祖先如此,后辈亦如是。

这几人便是著名书法家、瘦金体创始人宋徽宗赵佶,与徽宗一同“北狩”、创造了“靖康之耻”的宋钦宗赵恒,以及从金营逃脱,丧失生育能力,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武穆的赵九妹完颜构。

不愧是有赵光义这个祖宗,赵光义这一脉着实“人才”辈出。

蒙恬笑道:“这位宋太宗只怕还在想此战非他之过,而是宋军将士不敢用命,辽人太国狡猾。若宋军将士再拼命一些,他早已攻下幽州,收复燕云十六州,哪会有此败?”

赵光义显然是觉得自己的军事水平还是在线的,此战会战败跟他指挥没有多大关系。

这类人最是可怕,尤其是掌握了极大权势的人,会人为酿造极大祸患。

因为他认不清自己的斤两,在失败后,不会深刻分析自己的原因,还觉得自己能行,然后再次导致失败。

这类人最显著的代表是广神,代表作为三征高句丽:一征不成,那就二征,二征不成,那就三征,甚至在三征完发现被高句丽耍了后,还想四征。

广神不会深刻思考为何会征高句丽失败,更不会发掘他自身的原因,即便二征时有杨玄感叛乱这因素,可他的瞎操作也是摆在那的。

当然,赵光义还没到广神的境界,广神已经飞升成神,不属于人类,赵光义还是会思考反省。

李念笑道:“对高粱河之战失败,赵光义心里自然不服气,确切说,他不认为在他的带领下,打不败辽人,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

“估计赵光义也在想,如果是其兄赵匡胤率军亲征,兴许就打下来了,他不能不如兄长!”

“高粱河之战虽让宋军大败,可宋军实力仍在,还能支撑一次北伐。”

赵匡胤留下的家底太厚了,当然在宋军第二次北伐时,赵光义也在位有十年,宋朝的发展建设也有其一份力。

不像第一次北伐时,赵光义才登基即位三年,总不能说他三年里积攒的家底胜过其兄赵匡胤在位十多年的积累。

“对高粱河战败后,赵光义一直耿耿于怀,他要是不耿耿于怀,也不会在高粱河之战一年后,便想再一次北伐。”

闻言,冯劫摇头道:“即便宋军仍有实力北伐,这未免也太着急了些。然也由此可见,赵光义着实在意此败!”

才大败不久,宋朝再家底厚,还能再和辽人对刚,也得喘口气休息下吧?

粮草军械可曾准备妥当,士气是否提振?辽人的情况是否探察清楚?

“但赵光义被人给劝住了,没有立即进行北伐。”

要是赵光义在这时便北伐,兴许北宋国祚都会短上许多。

“虽被人暂时劝住,但赵光义并未放弃北伐的想法,他在抵御辽军南下的同时,派人联络鞑靼、定安、女真、高丽等国家部族,一起围堵辽人。”

这也是大怂的一大传统艺能,联络其他国家部族对抗敌人,联金灭辽,联蒙灭金。

联络敌人的敌人为同盟,这策略倒不能说完全有问题。

“联金灭辽”,辽确实被打没了,可崛起了一个金,然后金便给宋带来了华夏历史上很难有其他耻辱可及的“靖康之耻”;“联蒙灭金”也成功灭了金国,可蒙古的可怕更在金人之上。

相比于第一次“联金灭辽”,第二次“联蒙灭金”,南宋朝廷的决策并无问题,南宋朝廷并非看不出金国灭亡后,蒙古接下来便会与他们为敌,而是时局促使所致。

灭金,南宋朝廷确有此意,毕竟金国制造了“靖康之耻”,且南宋每年还得向金供奉岁币,若能趁机灭掉金国,不仅能一雪前耻,还能省去岁币。

可联蒙,初时并未有达成,反而等金国快要灭国时,南宋朝廷认为当谨慎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不可重蹈“联金灭辽”的覆辙。

然而,金国在被蒙古攻打时,金国不仅没设法与南宋朝廷缓和关系,联合共同抗蒙,反而在主战派推动下,发动南侵,想通过在南宋劫掠获得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金国自然没了与南宋朝廷和议、联宋抗蒙的可能,倒促使南宋朝廷与蒙古联合灭金。

“赵光义从知雄州贺令图等人那得到辽国主少国疑、内部不稳的消息,当即觉得他等了六年多的北伐时机已至,决定趁此机会,再组织一次北伐,此番定要一雪前耻,将幽云夺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