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道:“此人的确识时务,知进退,其若有国号在身,必会使赵光义猜忌,主动去国号更能让赵光义安心。”
李念点了点头,继续道:“所以相比于李煜和孟昶,钱俶活得更久,他活到了端拱元年,即赵光义即位第十二年。直到他六十岁生日时,发生了意外。”
“钱俶生日那天,赵光义派人代他来为钱俶祝寿,并送上各种赏赐,生日宴上,众宾客尽欢。可当天傍晚,钱俶风眩发作,于四漏时薨逝,享年六十岁。”
“于是后来便有说法,钱俶是被赵光义给毒杀!”
王翦听了这番话后,摇头道:“应不是赵光义所为,钱俶此人如此识时务,杀之无益,反而让钱俶活着,于赵光义更有用处。钱俶就像一面旗,能彰显赵宋宽宏大度,于钱俶优待,让其好生活着,能更安人心。”
大秦对昭岳等人也是这般做法,杀自然可以杀,但杀没有让昭岳等人活着更有价值。
“此事应只是巧合,赵光义派人前来为钱俶庆祝诞辰,恰巧碰上钱俶病发亡故。且即便赵光义真有心杀钱俶,当也不会选在钱俶生辰之日,此举嫌疑太过明显。”
估计赵光义在得到钱俶在生日当天死了后,也相当无语:这厮早不死晚不死,偏生在这时候死,天下人可不得怀疑是朕下手?
冯去疾道:“如此看来,赵光义这‘绝命毒师’之称并不符实。”
李念笑道:“‘绝命毒师’和‘斧头帮帮主’未必为真,可‘驴车战神’、‘高粱河车神’应是跑不了。”
终于要讲这宋太宗怎么就变成“驴车战神”和“高粱河车神”了,始皇等早已在好奇。
只听李念道:“赵光义此人能力并不算差,但相比于武功,其更擅文治。而在唐之后,宋之前,五代十国,军阀混战,武人随意草菅人命,天下民不聊生。”
“因而,从后周郭威始,都有意在限制武人,宋取后周而代之后,也同样在做此事,无论是赵匡胤,还是赵光义。”
“他们两兄弟曾见过武人祸乱天下的残酷场景,自然不愿其重演。”
宋确实抑武重文,但并非无因。
第45章赵宋的“怂”之根源(北宋历史)
五代十国时,有兵便是王,今日屠个城耍耍,明日劫个村玩玩,至于忠君爱国、礼义廉耻,没那回事。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宋祖之所以常与秦皇、汉武、唐宗放到一处并论,主要原因便在于宋祖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武人乱政局面,使华夏重新有了秩序。
“在登基称帝一年后,赵匡胤便设下了一次宴会来招待他的老兄弟,即那些军中将领。这些人在陈桥兵变时,能让他黄袍加身登基,那也就有能力让他黄袍退身。”
“为防止陈桥兵变再俘上演,也为让宋的国祚能更长久,赵匡胤在酒宴之上威逼利诱诸将,让其等放弃兵权。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王贲不解道:“这些将领手握兵权,就这般听宋祖劝说,甘心放弃?”
李念道:“肯定不会甘心,但他们不甘心又能如何?宋祖在军中的威望比他们更高,若他们自己不愿体面,那宋祖就会换另一种方式让他们体面。”
听赵匡胤的放弃兵权,还有荣华富贵可享,可让赵匡胤换另一种方式,荣华富贵没了不说,他们连性命都难保。
至于反抗赵匡胤,和赵匡胤作对,这些将领基本都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深知赵匡胤的厉害。
此事若换成赵光义做,大概是做不成,其军中威望不如其兄赵匡胤。
赵光义在赵匡胤后登基即位,得感谢赵匡胤给他扫清了许多阻碍。
“解除这些将领兵权后,赵匡胤将军权集中,又对宋军进行军制改革,禁军的统领之权被一分为三,对皇帝直接负责。”
“设枢密院管天下兵事,枢密院有调兵权,却不直接统领军队,而实际统军作战的将领虽可统军,却又无调兵权。”
始皇等人稍稍一想,便想通了这法子的优缺点,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武将造反的可能,可也容易造成发生战事,无法及时调兵应对,战机被延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