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缱绻荆棘
次日清晨,天光微亮,驿馆外的石板路上便传来了熟悉而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颜惜夕刚练完一套剑法,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便见周骢快步走了进来。他今日依旧穿着那身绯色官袍,只是眉头紧锁,面沉如水,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绢帛,步履间带着不同寻常的凝重。
“惜夕!”他一进门,甚至来不及寒暄,便将那卷绢帛递了过来,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忧急,“陛下的旨意…下来了。”
颜惜夕接过绢帛,看他这副模样,不由笑道:“旨意来了是好事,你怎的这副表情?莫非是要调我去戍边挖矿不成?”
她一边笑着,一边展开绢帛。目光快速扫过,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又漾开,甚至带上了一丝轻松:“青州知府?这不是挺好么?听闻青州乃京畿辅州,民丰物阜,吏治也算清明,正是个休养生息、积蓄实力的好去处。正好我可以…”
“好什么好!”周骢急声打断她,脸上忧色更重,“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青州表面光鲜,实则…实则是個巨大的泥潭!是个能吞掉所有前程的鬼地方!”
他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语速极快:“青州有一桩无人敢碰的痼疾——重案累牍,悬案如山!近十年来,累计未破的命案、失踪案已逾千件!而且并非陈年旧案,是至今仍在不断发生,几乎每月都有新的失踪案上报,起步便是人口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前两任知府,一个是称病辞官,一个是吓得直接挂印逃走!如今这烫手山芋,竟…竟落到了你的头上!”
颜惜夕听着,脸上的轻松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专注和…隐隐的兴奋。
果然如此。
她就知道,女帝和谢司言绝不会让她这把刚刚磨利的刀闲着,更不会让她去什么真正清闲的地方养老。青州这看似肥美实则暗藏毒刺的之地,正是检验她能力、也最容易做出“成绩”的地方。
别人视若畏途的鬼域,在她眼中,却瞬间变成了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试炼场!
若是别人做不得,她颜惜夕偏偏要做!若是能将这积压十年的悬案理出个头绪,甚至破获几桩,那将是何等耀眼的政绩?届时升官晋爵,岂非顺理成章?
她眼中闪烁起跃跃欲试的光芒,甚至下意识地摩挲了一下指尖,仿佛已经迫不及待要去翻阅那些积满灰尘的卷宗。
周骢一直紧盯着她的神色,见她非但不惧,反而露出这种“挤眉弄眼”、兴趣盎然的模样,立刻便猜到了她的心思。他又是气恼又是心疼,脱口道:“不行!这太危险了!青州水太深,你孤身一人如何去得?我这就去求见陛下,请求调任!哪怕…哪怕给你去做个通判辅佐你也好!”
颜惜夕闻言,猛地抬头,急得几乎跳脚:“糊涂!”
她一把拉住转身欲走的周骢,声音又急又切:“你如今是天子近臣,翰林承旨!清贵无比,前途无量!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位置!你竟要自请降职,去做个从六品的通判?就为了给我做副手?周子瑜(周骢字),你清醒一点!这值得吗?!”
“为你!什么都值得!”周骢猛地回头,目光灼灼地盯着她,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颜惜夕被他眼中那毫不掩饰的炽热和决绝震了一下,心头猛地一悸。但她迅速冷静下来,知道此刻绝不能让他冲动行事。
她叹了口气,拉着他坐下,声音放缓,却字字清晰,直击要害:“子瑜,你冷静听我说。你我在滦县吃的苦头,难道还没让你想明白吗?我们毫无根基,毫无依仗,所能依靠的,只有彼此,只有我们自己爬上去的力量!”
她目光恳切地看着他:“如今我外放青州,是危机,也是机遇。我的依仗是什么?就是在京城的你啊!你那样的才华,那样的抱负,难道就甘心止步于一个传旨撰文的承旨吗?你的立身之地,应该在三省六部,在权力的中枢!”
她的声音带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你爬得越高,地位越稳固,权力越大,就是我在外面最大的依仗和底气!反之亦然,我在外面做出成绩,立下功劳,同样也能成为你在朝中的助力!我们互相扶持,各自攀登,这才是长远之计!你若此刻自毁前程跑来给我做副手,才是真正的糊涂,才是辜负了你我的才华和抱负!”
第四十二章缱绻荆棘
一席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浇灭了周骢心中的焦躁和冲动。
他怔怔地看着颜惜夕,看着她眼中那份清醒的理智、坚定的信念以及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她并非不需要他,而是将他放在了更重要、更关键的位置上。她相信他的能力,期待他登上更高的位置,成为她真正的依靠。
这份信任和期许,远比儿女情长的厮守更让他感动,也更让他热血沸腾。